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明冠男:煎饼熬子

2019-07-18 14:10 千龙网

文物是活着的历史,是从过往岁月走出来的物质和精神遗存。一个煎饼鏊子,外表虽然普通,但因为从它身上反出的精神,它,变得并不平凡。

在几十年前的密云县张家坟村有一位英雄母亲,那是一位看上去很普通的中国妇女,但在自己的国家即将要消失时,为了革命事业,竟先后将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这是多么伟大的奉献精神啊!可以不夸张的说,她是将她最宝贵的东西奉献给了国家。

她,就是被当地人民誉为“当代佘太君”的邓玉兰。

当她得知自己的亲人都为国捐躯时,邓玉芬没有退缩和妥协,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救治八路军干部.战士和伤病员。因为当时抗战时期条件非常艰苦,邓玉兰省吃俭用,将节省下来的粮食都用煎饼鏊子制成干粮,这种煎饼熬子在当地也称为米黄钵钵。这种炊具制作出来的煎饼很厚实,算是当时粗粮细作的一种,邓玉兰用煎饼鏊子做就是为了让八路军伤病员能多吃点儿,好让他们早日养好伤,重上战场多杀敌人。可以说这个为战士们做了无数干粮的煎饼鏊子,是一个伟大人物的见证,一个艰难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在抗战胜利背后艰辛的见证!

这个煎饼熬子现在收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现在的它,已然看不出原先的模样,只是两个黑溜溜的铁片。但不知为什么,看着它,我内心涌上来数不尽的情感。我,好像已是那个时代的人。

我静静地站在一个简陋的屋子中,看见一个身着满是补丁的妇人,将手上整理好的包裹,郑重的放在了面前四个男人的手中,那些包裹很扁,能看出里面并没有什么东西,但能看出来这个包裹是妇人对他们的精神寄托。

画面一转,那个妇人抱头痛哭的坐在了炕上,原来她的四个亲人已经战死沙场,现在的她已经无依无靠,失落的她仿佛已经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但不大一会儿,她停止哭泣,两只手慢慢攒起,她的眼神反现出一个坚毅的目光。

“快来,快来,吃热乎的啊,多吃点儿,养好伤,好上战场,多杀日本鬼子哩。”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一个手拿煎饼鏊子的妇人从简陋的屋子里走了出来,将手中煎饼鏊子里,刚做出来的食物,都倒进了院子里坐着的八路军伤病员们的碗里。一位胳膊、头都缠着绷带,看着年龄不大的士兵说:“大娘,真谢谢您,不用都给我们您自己留着点。”虽然这位士兵的样子有些狼狈,但从他脸上那纯真的笑容和眼中散发出的光芒,我好像感受到了这世间最真挚的感情。这位夫人满面笑容,嘴上说着:“不用,不用,我家里还有哩。”可在这抗战时期,普通人家家里哪有那么多粮食,大家都心知不肚明,但也不点破,只是默默流着泪,奋力吃着碗里的东西,仿佛这样才能表达他们想要快点养好伤,早日登上战场的决心。

几日过去,在妇人家里借住的几位伤病员,马上就要离开了,妇人准备为他们做最后一顿饭,可当大娘从灶台屋中出来,想要商量做什么菜时,院中的伤病员们已经无了踪迹,妇人赶紧跑到门口,只见几个相互搀扶的身影,正在渐行渐远,妇人挥着手,喊道:“最后一顿饭了,你们也要吃完再走啊!”那几个身影回头,摆着手,说着再见……画面到这里已经结束,我心中澎湃出许多情感,我们,应该感谢,感谢前辈们为我们创造的、来之不易的生活。因为在几十年前,贪婪的侵略者曾来到中国。在那时,无数的革命烈士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抱出了地狱,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富强又有多少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把祖国母亲送上了幸福大道,用拳拳赤子之心,抹去了祖国母亲凄苦的眼泪,换来了她幸福的微笑……

现在的我只是一名学生,有着满腔热血,我认为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做大事是爱国,做小事,同样也是爱国,因为我们现在只能做小事事情虽小,但只要有意义,那就是爱国的一种体现。古人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一件件小事做好,将来才能做好大事。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