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朱家良:珊瑚红珐琅彩花鸟纹瓶

2019-07-19 10:35 千龙网

初次的相遇,常常翕忽迅疾,甚至难以回味。

追忆幼年,对时空变迁毫无参悟,心底是对文物不以为然的。记得第一次见到她时,只得在展柜两米处观望,才得完整看到那只红瓶的端容。初次谋面,实为平淡,过往颇为匆匆。唯一所记是她精娇中略带一丝悄怆,但对于那时的我而言,此类物件大抵无甚内涵,于是便似为巫毒蛊惑般,对她心生摒嫌之情。

那一次相遇数年后,自恃经历大有增益,再度回到首都博物馆参观时,竟妄想将心神渗透她烈红冰莹的坚壁。她有一个很长的名字,“珊瑚红珐琅彩花鸟纹瓶”,通体若一束凝重地幽燃的静火,熹微柔光,细细绘上了脉络般纤密的枝桠,白得悴槁,加以乌丝勾勒,更有豪绽的轻腻针叶,攀于瓶间,杂乱与自然柔雅相得彰益,错落不失俨然。一只慵懒的白鸟,成了整瓶的中心,好似轻伏瓶端,翼仿佛濡湿,娇娇地缩在身旁,枝头被压得微弯,浑身一色的至素,更露轻盈。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失落蕴在其中,笔画处处精致,却无分主次,竟觉得它奂然地乏于变化,鸟的尖喙紧闭得痛楚,宜许在默默祈祷,默默哀伤吧。直到后来,才明白诸此所谓“洞察”切实过于青稚,但她毕竟是有内涵的,我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至于我所见工匠在宫中制瓷的麻木,仅仅为一种揣测,然的确让我幸福了一瞬,更企盼可以如此“深入“地交流了。

又几年后,知晓了它历经百载的一阙历程。康熙年间,清收台湾,除海禁,西欧所产的金属胎画珐琅器,由基督教士携入广州,进贡清内廷。十年后,它在中国重获生机,成为了瓷器界举足轻重的珍品,然它真正极盛之时,是在它不再像从前出名时,书有载,“西人有三,并法蓝(即珐琅)匠徒皆有二,入内廷”,它被锁上了高塔,成为了皇家独享的玩物。今能有幸目睹,恐怕是古人无法想象的福祉

前年,书店中无意见了一本《陶说》,是清人朱琰所著谈陶器之书。静读,看到了珐琅彩的掠影——“澈明澄莹,冰雅瑰丽,廷之异珍也,无乎鲜见,可闻,以之为洁”。静静而立,婷婷恬雅,聚合着匠人以艺术为修身术凝练的超然心神,毕生心血,汇聚实体之上,让脱俗的气质变得可触了。如今她被这般禁锢,欣赏者少了,或许,这就如沧海桑田,万物皆得其终。我忧虑从文物中所体会的情感赘长冗余,但一想“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论世间何物,即使是最朴实的花草,又何尝乏于感情。至于文物,弗言礴壮绮丽者不言,凡是悠游百载的古品,都曾经经历无数驳光摩挲,造就其一番烙髓的凝重,何谈简单。

昨日,初读了林清玄《随喜菩提》中《轮回之香》一章,又忆起珐琅彩鸟纹瓶了,顿有感而发,发觉凡是极盛的事物都是如此相似。那么,推动轮回的时间洪流,也会毁灭文明。禁囿,必然也是湮灭的伊始,但若使时间滞留一处,则更加可怖——它可不是温顺的涓涓细流。只有让人们的心街中,繁斥文物之影,才不负它们的罹难与曾经为它们奔波的前辈们。

如此言来,或许有些片面了可用于体会的光华里,但时间毕竟并非所剩无几。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里,文物会一成不变地保持原状,静待更多“窥心者”到来。

文物使人惊叹震撼,而真正无愧于这被惊艳的一霎,是与文物有一段故事,去她所开辟的,或云蒸霞蔚,或凄幽怅邃的意境中走上一遭……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