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王子月:青花踏雪寻梅罐

2019-10-15 17:02 千龙网

青花踏雪寻梅罐的罐身纹饰共分四层,颈部为梅花锦底纹,肩部一圈为群山和海水纹,底部装饰焦叶纹。它的主体纹饰是两幅人物故事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中国战国时期的名著《列子.汤问》和张岱先生的《夜航船》,其中的《携琴访友》和《踏雪寻梅》十分地著名。

《踏雪寻梅》图中描绘了四个人物,一个扛着梅花,一个骑着驴,一个跟在驴后撑着大伞,还有一个挑着担子在最后。很明显,骑着驴的就是孟浩然先生,而扛着梅花的和撑着大伞的,就是孟浩然的两个仆从,身为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出行怎么可能不带上书童呢?以此可见,最后挑着担子走在的那个人,应该就是书童了。孟浩然手里拿着鞭子,神情悠然自得,看样子,这是刚从灞桥踏雪寻梅归来。在《夜航船》里记载的故事是: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结合史实,再看图画,便可体会到其中的趣味性了,这个作品中也包含了画师的巧妙构思,明明画中不见一丝雪,却能够从“梅”、“伞”、“把手揣衣袖的仆从”之中体会到寒意,可见画师应该下了不少工夫。

在青花踏雪寻梅罐的另一侧,描绘的则是《携琴访友》图,说到古代关于琴的故事,想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吧。而这一幅《携琴访友》图,也是关于这对知己的故事,画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抱着琴的童子,中间骑着马的则是俞伯牙,他正扭头向后看,就好像在催促后面的人一样。俞伯牙身后的这名仆从肩上的扁担一头挑着食盒,另一头挑着装就的梅瓶。细节勾勒得很传神,而这幅图的背后却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为什么呢?因为,就是在这次访友的过程中,俞伯牙得知了好友钟子期过世的消息,这消息对于俞伯牙来讲,就好似晴天霹雳,还劈死了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他悲痛欲绝,在钟子期的墓前哭祭,并且感慨知音难再,碎琴以报,俞伯牙也不管那架古琴如何价值连城,失去知己的痛苦怎能是一个有估价的古琴能衡量的呢?从那以后,俞伯牙就再也没有碰过琴了。

《踏雪寻梅》图和《携琴访友》图,这画中人物的衣带线条流畅,表情十分传神,人物栩栩如生,画上的故事就像活起来了一样,这就是青花踏雪寻梅罐,一件文物上,竟记载着两个典故,真让人不得不佩服这画师精湛的技艺。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