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拂一抹微风,隐没在淡淡的晨光中,在似净水莲花般的香炉里,点一卷檀香。我听见,袅袅的烟雾流动起来了,在香炉中,在指尖,随风蒸腾在了
光影里。闭目,细细体味清香里,那些沉淀的岁月华年。
香炉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未有定论。但古往今来,数千年的时光进程中,那一尊尊香炉,织起了多少世事烟火,又有多少才子英杰,怀着赤心氤氲在了这片烟霭迷蒙中。
自从第一次焚香后,我便流连于不同的博物馆中一尊尊历尽千帆的古朴香炉,感受到的是一种种庄肃的沧桑,但总有一天,我会与那一盏香炉结缘,霎时,明了了那些文物里的共同传承。
今天,我随着学校同去首都博物馆,刚步入展馆,便仿若划开了时光的道路,古朴而厚重的气息流溢出来,带着数千年的岁月,我仿佛看到了一幕幕凝固的历史。
缓缓行其中,在展厅的深处静静陈放着一尊香炉,令我惊鸿一瞥间,思绪已是沉陷。
这是一件明朝的竹叶纹螭耳香炉,原本绚烂的铜黄色染上时光的痕迹,褪去了光彩,却沉淀出静穆的青。它的体态像是半开的莲花,盈润饱满,两边的扶手处是两条螭龙,半昂着龙头,神情威严庄重,昭示着曾经它的主人地位之显赫,是官场宫廷之人,而他的炉盖上却是镂空刻满了交错的竹叶,千枝攒万叶,每一片都是薄薄的,月牙形的,秀逸而有神韵,将整个香炉由原来的显贵渲染成了脱俗的清贵。
我深深地凝望着这一尊香炉,恍然间,似有烟霭缓缓升起,弥漫。我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了这一盏炉,一缕香和一幕幕画面。
在明朝宫廷内阁的宦海沉浮中,人心黑暗险恶,多少原本清廉之人都是“出山泉水浊”,而这香炉原本的主人每当焚香之时,望着炉中袅袅升起的烟雾,都在告诫着自己在这雨打霜欺浊水横流的环境中,要始终保持着高洁若竹的心境,不求解脱出红尘,声色场中自在身,在五浊恶世里最终达到济世救民的信仰。
看着这尊香炉,我好像想起了同样高洁若竹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徐阶,张居正,和古今多少往者。
千百年时光流转,人已长去不在,但是他们遗世的高洁,济世救民的信仰装载到了这香炉中,那若有若无的淡淡烟霭,仿佛已宛宛氤氲,超凡入圣。永恒,不灭。
我缓缓回神,环顾四周,感觉仿佛有什么隐隐显露出来了。
恍然得悟,其实,正如这盏香炉一样,每一尊看似沉默不语的文物,都是经受住了时光掩埋的载体。也许是一缕缕英魂,也许是一段段历史,也许是一篇篇文化,又或许是一代代信仰,都在文物中沉淀了然,点拨着每一个驻足流连的人,而这一代的人,将会谱写出下一代华夏的辉煌历史。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薪火相传,代代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