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王昕宇:胡同里的棋子和银针

2019-12-10 11:03 千龙网

这次来到了国家博物馆,我终于能再次走进老北京胡同了。这里的胡同还原得很好,而且要比我见过的那些胡同新上很多,但我并没有多大的感触。直到看见了展柜中的棋盘棋子以及金针银针时,不由得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

对我来说,胡同与我有着不浅的交情,小学前的生活是离不开胡同的。不管是学围棋的棋院还是看病的一诊堂,都在那与高楼大厦相比略显陈旧而不显眼的小胡同里。毕竟这是一条在二环里的胡同,自然会显得孤僻一些。

根据这里的人所说,这条胡同了历史并没有多久,算是建国后新建的胡同之一。所以这里了环境之然就要比大部分胡同规划更合理,东西也更多。

靠胡同东边的就是我每天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北京棋院。这是一家在这个胡同里为数不多的现代化棋院。既然是打算要在围棋这方面小有成就,整天呆在这里的话也不足为奇。所以我就天天沉浸在这里的围棋世界当中了。若是下了课,仍觉得意犹未尽的话,西边靠街的地方便是这里棋艺高超的大爷们午睡后的切磋之地。我于是便静静地站在旁边,看着他们的精彩对弈。下围棋的大爷们与下象棋的大爷们不一样,他们从来不叫唤,更不会刻意把棋子拍的啪啪响,他们显得很安静,只是偶尔转悠着手中的棋子,看着棋盘,叹声:“真是妙手儿”,唯一能听到的只有一诊堂嫩边齐刷刷的背诵声。据说,这个胡同里的人早在几十年前刚搬进来就开始练围棋了。家里老的苦练,练好了再去切磋,会在再练,一并也较上儿子孙子一起来下,到也希望自己的儿孙能够通过下围棋来修身养性,毕竟老祖宗几千年的文化与智慧的结晶都凝聚在这九乘九的方格中。这门技艺一直不断的传承下去,已经成为这里的宝了,我自然更是享受这无比的欢乐了!于是我便有了这样的规律:白天上课,中午吃碗炸酱面,有时还能分到一碗豆汁(虽然我并不爱喝),下午再去下棋,晚上去看大爷下棋,和我的老师一起坐公交车回家。日子看起来平淡,但却充实有趣。

再者就是大爷们经常切磋棋艺的地方旁边,也是我经常去看病的地方——一诊堂。这里既是一家中医馆,又是一家医学院,就是老版四合院改造的。坐诊的是位年约四五十的中医。旁边的都是他的徒弟,新来的,就在那里背着《汤头歌》。那次得了寒病,头疼发热,就找一诊堂的医生给我治。那个医生给我号了号脉,问了问我的症状,点点头,就大声的冲着药柜的方向喊:“小剂黄麻汤!”药柜那边应了一声,这边的弟子们就开始齐刷刷的背诵:“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不一会,药便抓好了,父母给了钱,离开了。哪里开的药确实管用,一般的病不出三天都会好。而每次去看大爷们下棋时,也都会听到一诊堂那边传来的此起彼伏的背诵声。

“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麻杏甘石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

这些自然是会大大的吸引我了。治个病都能背诗,可比趴在书桌上背《静夜思》强多了。于是便等到一诊堂每年义诊的时候,拿个板凳坐在那里一整天。这天治感冒发烧的人几乎没有,大多都是大爷来治胳膊治腿的,于是就摆个床架子,坐诊的就拿着一整套长短不一的银针挨个给病人施针。又不忘记教导一番:“都看好了,每一个穴位都不能差,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啊……”

直到现在,我已很少再回那个胡同去了,甚至那个胡同具体叫什么名字都渐渐淡忘了,到了现在,心中也就是记得其原科大爷们落下的黑子白子以及一诊堂中数不尽的药材和整套的银针——一个代表华夏几千年来布阵排兵及人生哲理的结晶,一个是华夏几千年治病救人的奇术。这两个魅力无穷的东西,都令我难以忘怀。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