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曾梓萌:伯矩鬲

2019-12-10 11:09 千龙网

三千多年前,经历过商末以来的混乱与不安,西周政权渐渐稳定了下来。周天子分封的大小诸侯,此时也已经在各自的封地上管理起了各自的事务。

这个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分封制此后将带来的纷争和灾祸,诸侯们安安分分的遵守着自己和天子之间的君臣之礼。

燕地的燕侯,正是那千百个诸侯当中的一个。

在这三千年前的某一天,燕刚刚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问题。这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困难,搞得燕侯晕头转向。幸亏他有一批得力的臣子帮他,要不然,燕侯一个人还真没法一个人搞定全部的工作呢。

燕侯眼见事情完成的差不多了,便想趁这个时机好好休息几天,以免还会有更多有的没的的麻烦事儿出现。正当燕侯坐在象征诸侯身份的宝座上,闭起眼睛让自己的想象力徘徊在林间的狩猎、宫中的歌舞、躺在床上舒舒服服什么都不去想的惬意上时——

“禀报君上,臣下有事想与君上商量。”

燕侯略微有些不悦的睁开了眼睛,他刚想指责这位不会挑时候的大臣几句,便又转念一想:作为燕地的领导人,还是有点胸怀比较好吧。

这么想着,燕侯压下自己的怒火,和蔼的问:“哦,是国府官啊,有什么事想对我说啊?”

“禀报君上,目今燕地刚刚解决了一大批困难,各位臣子都已心力交瘁,望君上能够不吝小财,拿出国府当中的一点财物,给各位大臣们一点褒奖,以鼓励他们为了燕,同时也是为了君上,更加奋发有为。”

哦,原来是来给臣子们请赏来了。燕侯想。他燕侯从来不善于奖励大臣,也很少这么做,但这次,大臣们功劳确实不小,不给他们点奖励于情于理似乎也说不过去,所以……

“国府官,你提的建议很有道理嘛。”燕侯发自真心地说,之后便向正为自己的建议得到了赞赏而高兴的国府官命令道:“通知国府库,让他们立刻备好一批财物,稍后我会派人拟定一份名单给他们送过去,让他们按照名单上的姓名和具体的褒奖数目把这批财宝分发掉。”

“是,臣下这就去。”国府官疾步走出了燕侯宫,留下燕侯一个人构思该给每位大臣多少褒奖。

第二天。

一大清早,燕侯还未上朝时,就有人“笃笃笃”地敲响了大臣伯矩家的大门。

伯矩家的家仆一边打着大大的哈欠,一边睡眼惺忪的赶来开门。

门一打开,肃立在门外的赫然一位身着官服、在外办公的公人。

见了此人,家仆立马来了精神:“大人,请问您找谁?”

公人微微颔首:“在下今日前来,同伯矩大人有一事相商,劳烦您去向伯矩大人禀报一下,就说燕侯派来的公人有事找他。”

“好嘞”,家仆殷勤地说,“小的一定给您带到。”

过了一会儿,公人顺利见到了伯矩。

“久闻伯矩大人盛名,今日在下受君上之命,为大人带来了一份好处。”

伯矩在一见到这位公人时便注意到了公人手中拿着的一个大大的袋子,想必,那就是所谓“好处”了。伯矩十分自然地说:“不知本人有何功劳,让君上给在下特地准备了‘好处’啊?”

“前日大人因助君上处理国事有功,派小人来为大人送这么一份褒奖。”说着,公人将手中的袋子递给伯矩,便说道:“大人稍后不久还要去上朝,小人就不打扰您了,容在下告辞。”

“哦,好的,您慢走。”伯矩一边目送着公人离去,一边打开手中略微有些沉甸甸的袋子。

待伯矩将其完全打开后,发现里面竟是满满一袋贝壳,这在当时,可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伯矩自然是十分欣喜。他匆匆换好朝服,便赶去燕侯宫中上朝。

朝堂之上,处理完当天的国事,燕侯用一种略带挪谕的语气问大臣们:“列位可有人收到我赠给各位的褒奖吗?”

伯矩对燕侯作了个揖,首先开了口:“臣已经收到君上所赐的财物,对君上实在是感激不尽。臣日后定当为国效力,不付君上厚望。”说着,又深深的鞠了一躬。各个收到褒奖的大臣见此情景,也都说了类似的话。燕侯高兴地哈哈大笑:“好好好,诸位收到了就好!”

回到家中,伯矩兴奋地谋划起这批钱的用途。添置一批房产?不,现有的一批房产已是绰绰有余,无需再置办。买几匹好马?马厩里用于打猎的良马多得是。购入一辆青铜轺车如何?自己又不常用这样的东西……

猛然间,伯矩想到:竟然有了这么一笔钱,不如弄出点能流传百世而不朽的器物吧,正好也以此来祭奠父亲……

于是,当天晚上,伯矩便派人联系到了燕地技术最高的青铜匠,请他为自己铸就一尊“鬲”,还下了和以往来铸造青铜器的人截然不同的要求:这尊鬲的盖子也要是青铜的。这在当时以木头作为青铜器顶盖的传统下,是及其少见且阔气的。青铜匠自然也因为这次的客户如此大气而充满了敬畏,便连夜开始赶工。伴随着锤子“叮当”的撞击声以及作坊里熔炉中燃起的红彤彤的火焰,这件为伯矩而铸造的“伯矩鬲”渐渐定形,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完成。

伯矩看着家仆给他搬回来的“伯矩鬲”,自然是欢喜的不得了,但总感觉还少了点什么东西。

他略微思忖了一会儿,终于想到了这件注定不朽的杰作上缺少的东西。伯矩唤过家仆,让他再次将这“伯矩鬲”带回青铜工匠处,并且交给了家仆一小段竹简,吩咐家仆让青铜匠们按照竹简上所记在“伯矩鬲”上刻上字迹。这些字迹,描写的,便是伯矩获得褒奖、铸造“伯矩鬲”这一事的始末。

待到终于彻底大功告成之日,伯矩将这鬲摆在了家中一个最显眼的位置,每当有宾客来到,宾客们便总要为这“伯矩鬲”而向伯矩赞赏一番。

伯矩死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尊鬲,在他的后代手中继续流传着。但经历了之后的春秋战国的纷争之世,燕地的这一地带渐渐荒芜,“伯矩鬲”也渐渐埋没在此间,不知所踪。

三千年后的20世纪。

在已经成立了新中国的神州大地上,已经成为新中国首都的、曾经的燕地上的一个农民,想要挖掘一个菜窖,好预备着冬天存储蔬菜。

他挖了几锹,正想挖下一锹时,竟发出了金属的碰撞声。

“这是啥呢?”农民一边疑惑着,一边慢慢地把那埋藏了多年而得以不朽物件小心翼翼地挖了出来……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