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140余万件,从端庄大气的国家重器后母戊鼎到设计精巧的彩绘雁鱼青铜釭灯,从图案奇特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到叹为观止的青铜美器四羊方尊,在这众多的宝藏里,你知道最“欢乐”的藏品是哪一件吗?让我们来认识这位国博里的开心果,脱口秀的“祖师爷”---东汉击鼓说唱陶俑。
件东汉击鼓说唱俑头上戴帻,额前有花饰,袒胸露腹,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看到他滑稽的样子,任何人都会忍俊不住。它不仅传神地再现了正在说唱的俳优形象,更成为东汉雕塑艺术的代表。
实际上这件说唱俑是一件明器,也就是陪葬品。1957年,四川省博物馆对天回山巫家坡崖墓进行调查清理。从墓中清理出大量陶俑,有男女舞俑、抚琴俑、厨丁俑、持镜女俑、持瓶女俑、武士俑等等,其中就包括有这尊击鼓俑。汉代社会流行的“事死如事生”观念,使得官僚贵族们在死后也念念不忘将这些艺人的形象制成陶俑,仍然像生前一样替自己排闷解忧。这位墓主人一定是生前喜爱这种说唱艺术,专门让这个周身滑稽,能给他带来欢乐的陶俑陪伴自己。
说到俳优,这到底是个啥呢?俳优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他们就是一些说唱艺人,以逗笑的方式为君主排遣无聊。在宫廷宴会上,俳优往往是灵魂人物,用调侃幽默的话语、滑稽的表演博得宾客的欢笑,助兴起哄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的表演风格有点类似现在的谐剧和脱口秀。这些艺人往往身体有些缺陷,甚至是侏儒,从出土的说唱俑可以证明这一现象。他们往往头大腹大而身材矮小,也许是利用这一点更能体现滑稽效果。
有些俳优也不甘于只当个民间艺术家,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能亲近君主,依靠口舌之利,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也对君主一些错误的想法进行讽谏,起到了“言官”的作用。优旃是秦始皇豢养的一个有名的俳优。秦始皇曾计划圈一大片土地养些飞禽走兽来狩猎玩乐,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劳民伤财的事情,但秦始皇一意孤行不听劝告。优旃便向秦始皇说:“皇上的想法很好啊,我们多养些飞禽走兽,敌人如果从东方进攻,放出麋鹿用角把他们就能顶回去。”秦始皇听了以后,就打消了这念头。秦二世即位后,一天突然脑洞大开,想把整个咸阳城用漆料涂一遍。优旃又顺竿爬说:“皇上这个建议真是和我想到一块儿了。整个咸阳城都被涂上了漆,敌人根本就爬不上来,真是太好了。”他说完还不罢休,继续补刀说:“咱们最好再建一座大房子,把涂了油漆的城墙装进去阴干。”二世听完很尴尬,于是打消了漆城的想法。史学家司马迁对俳优有很高的评价,在《史记》中专辟《滑稽列传》,浓墨重彩地为俳优传神写照。
这尊东汉击鼓说唱俑出土于四川,四川地区还出土了许多类似的说唱俑,说明当时蜀地俳优说唱表演颇为流行。尽管全国各地出土了许多汉代陶俑,但说唱俑目前只在四川地区有出土。这些陶俑都是欢喜的笑脸,眉目舒展,这说明汉代的天府之国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川人有钱有闲,乐观豁达。
注视这尊击鼓说唱俑,面对这来自两千年前的快乐,任何阴霾都会一扫而光,他在跳着什么舞蹈,他在说唱什么故事,任凭现在的我们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