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姚文博: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2019-12-10 11:15 千龙网

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初二学生去首都博物馆参观。而我们所参观的展品,只有瓷器这一栏,并且还没有讲太多。但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元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高67厘米,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这种姿势的观音一般称为水月观音。据说这件器物全世界仅有三件,一件在法国的博物馆,一件在首都博物馆,还有一件则流传在人间,其中最好看的,便是首都博物馆中的。

这件瓷塑像高67厘米,姿势为水月观音常见造型。瓷塑的烧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面部模印,头部以工具刻划出发丝,身前璎珞纹采用联珠装饰贴塑而成。水月观音菩萨像的制作采用了模印、刻划、贴塑等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手法,充分表现出元代瓷塑的特点。

菩萨像头戴宝冠,宝冠上有小化佛,已残。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装饰十分繁缛。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观音的制作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种装饰手法,将观音菩萨自在安详的宗教气质和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瓷塑水平。

水月观音之由来,学术界一致认为与中唐画家周昉有关。周昉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的布呾洛迦山中的观自在菩萨,而“妙创水月之体”,并在各地很快流传开来,成为后世三十三观音之一。晚唐、五代时期水月观音像已在各地寺院壁画中能够见到。北宋以后水月观音的影响日渐扩大,成为后世观音造像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介绍“水月菩萨”的原因,这件作品已经存在了几百年,而那时的古人也把这种工艺做到了极致,将一件瓷器做出了仿若有生命的感觉。而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一种精神,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