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从小到大,无数次来到首博。它玻璃穹顶,古朴又不失华丽的外形,以及它容纳的无数国宝级文物,都多次令我如痴如醉。那“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纹衮服”在我心中已成为首博的代表了。
小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博物馆。不必说展厅里淡雅脱俗的青花瓷;不必说繁星落坠般闪耀的三彩釉陶器;也不必说古朴悠久的石器工具;单单是一小个厚重典雅的青铜器便可以使我注目许久。可是,小孩子的好奇感总是很短暂的......先前那些琳琅满目的小物件仿佛现在成了腐烂枯死的朽木,毫无观赏的意义了,感觉快被压抑的喘不过气一样。
忽然,远处一个黄而暗色的大物件闯入我的眼球,这使得我在窒息感中脱离出来,再一次引起了我的兴趣,那是一种无法言及的美感,以至于那时得记忆就已挥之不去。
中学开学前的假期,我再一次来到了首博。时隔多年,还不知道它是否会因为换展而被代替,我开始感觉有种难忍的叮咬感。 我漫步在大厅中,许多的文物早已忘却,只记得在一个小角落里,两扇大门的拐角处有着我多年前的回忆。经过了许久的找寻,我找到了它。识字的我轻易地得知了它的名字——“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纹衮服”向上看去,中间三条翔龙盘绕着它,从衣褶到下衬的底盘中齐头并进,又仿佛调皮似的打了个弯儿,又绕回到衣领旁,向上直冲云霄,黄色的缂丝就像祥云一样衬着龙尾。
我隔着一层玻璃,仿佛看到君王正把它穿在身上,显得神采奕奕,翔龙从袖口飞出,直穿云霄,大地一片祥和,耳边传来“普济众生,万物皆灵”。我做梦都想要穿上它,想象自己办公时的惬意,万人敬仰的场面,简直快要飘上天去了,幸而妈妈把我从思绪中拉回现实,不然不知道会怎样被人笑话呢。
现在,在学校的带领下,再一次来到了首博,再一次的与那件“老朋友”相会。我们的对视就像挚友相见一般,虽不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却极度胜似了。它金色的衣身不在迁就与我而遮掩,此时尽放光芒,一幅幅古代人民智慧的耕作图画,一件件能工巧匠的巧夺天工尽显眼前,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从古至今它都是证明着中华文明之宏大,中华人民之聪慧,我仿佛看懂了它,它不只是一件文物,它还是一个国家文明最真实的印照。
走出博物馆,时间飞逝。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唯有以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这个时代的过去,才能发现属于自己的一个最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