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历程中,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有值得纪念、留恋的事物。或是玩具,或是漫画书,或是画板,或是乐谱。我们现在的生活充满着各种各样新鲜有趣的事,看电脑,刷手机已然成为我们的常态。在信息量如此爆炸的时代,不知你,是否还能想起从前常握手中,摆弄玩乐的老物件呢?
前些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从外观上看,就明白这肯定与传统文化脱不了干系。整个博物馆像是在一个规矩的立方体中插入了一个巨大的青铜柱,甚是壮观。但是,这和童年乐趣又有什么关系呢?且听我慢慢解释。
五层,是民俗馆。大大小小的胡同串成了文化色彩鲜艳的楼层。元宵、绒花、婚房、还有轿子,无不显示出北京的特色文化。突然,一个摆满玩具的房间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孙悟空的面具,蒲扇,还有一件立着牌子“请勿触摸”的兔儿爷。
这兔儿爷说起来也真是好笑,其形态就是一只骑着大猫的兔子。兔子肥胖的身躯上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紫色的披肩;红色的官袍下方有一些白蓝相间的纹饰,既像云,又像端正的“回”字纹;还有被左手握着的黑色皮带。头上顶着宽大,金黄的帽子。两只扁长的耳朵耸立着,仿佛能听见千家万户的呼喊一样。右手还握着一个小扇子。憨憨的脸上开心地笑着。像极了一个武将。大猫则较为简单,浑身橘黄,大蓝眼睛和几道黑色纹路就勾勒出来大猫的形态。看来一道“请勿触摸”也挡不住兔儿爷可爱憨厚呢!
小时候,记得听过一个有关兔儿爷的传说,看到兔儿爷,不禁又想起来。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死伤无数。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千姿百态。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
每到中秋节,老人总是先起床,去胡同里买个兔儿爷。兔儿爷,是中秋节送给家里的年纪最轻的晚辈最好的礼物。过去,平常百姓家都不富裕,一年之中,能有两三个玩具就不错了。当晚辈收到兔儿爷时,总会欣喜若狂,并问老人为何要赠与他。老人回答道,兔儿爷是幸福安详的象征,希望晚辈长大了,也要常回家里看一看。
这便是兔儿爷。过去的时光一去不返,兔儿爷也慢慢消失在中秋节的习俗中。我为此感到十分的惋惜。著名书法家启功老先生得知要选奥运会吉祥物的消息时,竟然毫不犹豫地说:“如果现在要我投票,我就投兔儿爷一票。”对于喜爱兔儿爷的情结,在老北京里早已生根,发芽,长成大树。或许是时代的变迁罢,兔儿爷不再流行。但是,它还是寄托着北京人民向往美好,团圆的愿望。
无论世界如何繁华喧嚣,未来如何失意迷茫,我仍然希望兔儿爷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之中,永不褪色,永不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