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学校为了响应“四个一”活动带着我们去了国家博物馆进行了本次参观活动,在参观国家博物馆时我先在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去观看了首博的纪录片。
在这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许多“重量级嘉宾”,如:四羊方尊鼎,玉龙,司母戊鼎等等。每件展品我以前只能从网上或者历史书上才能看到的。而后,我们便开始了这次的真正的国博之行。在本次的国博之行中,我校领导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在校内选出了几位同学每人讲一件展品,而我有幸入选,讲的展品是“青铜冰鉴”。
在讲解这件展品时,我也被这件展品深深的震撼到了。原以为这件展品不会很大,但是看见真品之后我知道我是错的。这件展品下方的介绍是:“青铜冰鉴长76厘米,宽76厘米,稿63.2厘米。国家一级文物!”可见这青铜冰鉴的重要意义。而且这青铜冰鉴的高度也是将近一米的。
当然,这青铜冰鉴的来历属实不小:出于战国时代,而当时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是一个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当时相对自由的环境、多元的文化引导、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都促使劳动人民进行创新创造,并且能够和生产技术较好地结合,各种成果不断涌现,其中包括对传统青铜器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功能先进、设计新颖、一器多用的新用品。这在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它的外形同样精美,方鉴外面的四足是四只动感很强,稳健有力的龙首兽身的怪兽。四个龙头向外伸张,兽身则以后肢蹬地作匍匐状。整个兽形看起来好像正在努力向上支撑铜冰鉴的全部重量。鉴身为方形,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个龙耳,作拱曲攀伏状。这些龙的尾部都有小龙缠绕,还有两朵五瓣的小花点缀其上。
铜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冬季,鉴、壶壁之间装热水,壶内装酒,可使酒迅速升温变,成温酒。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发现的部分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
在我第一次看见这件青铜器时,它拿古朴大气的外形就给了我一个极大的震撼,那种震撼直入脑海,让我不禁微愣一下。如果说这青铜冰鉴会说话的话,那么那冲入我脑海的就不只是震撼了,还有着它要和我说的话,它会告诉我在地下长眠的无聊与孤独;会告诉我当年它当年那充满着无限风光的时刻;也会将它的主人创造它时的那种劳苦,和成品出来后主人的那种欣喜。
虽然这青铜冰鉴并没有司母戊鼎那样厚重:没有“四羊方尊鼎”那种艰辛的历史,也没有“玉龙”那样精美。但是,他确是有着和它们一样重的地位,而且也是有着自己的荣耀!因为可以说是目前所出土的所有同种类战国青铜器中,还没有可以和青铜冰鉴相比的。这就是他的荣耀。
如果可以,我并不希望其他的古董被挖掘出来,因为我不希望它们因为一个不小心就步了故宫宋歌窑青釉葵半口盘的后尘,因为有些古董是无法修补的。
只希望每个人都会去尊重古董,尊重它们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