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博物馆的青铜展厅的一角,有一件体型庞大的器物——蟠螭纹兽耳鉴——静静地怀念着战国至今两千年的时光。
蟠螭纹是鉴的常用纹饰,通常密布器物全身,造型复杂,形制多样。而蟠螭这种存在于古老神话中的动物,一说是龙的先祖、一说是龙与虎的后代,无论哪种说法,都强调了蟠螭作为龙的庄严与威猛。而这件兽耳鉴上的蟠螭,似与波浪嬉戏,在这层威严之上多了一些美观性与趣味性。
但是,这件文物的独特之处并不仅仅局限于美观上,它更多体现的是在实用上。相较于更为著名的铜鉴缶的“冰箱”功能,兽耳鉴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一,兽耳鉴作为青铜器,它的散热性极其出色,因此可以贮藏冰块来保持食物的新鲜;第二,正是因为这种散热性,当不用于冷藏食物时,也可以摆在室内,有效缓解夏天的酷暑;第三,因为兽耳鉴的体型庞大,所以可以作为浴缸来使用,恰巧容纳一个成年人蹲坐在其中……仔细观察,或许能发现这只鉴当中更多的用途。
我驻足旁边细细观察,思绪却仿佛飘回了两千年前的燕国故地……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知了在树中肆意地鸣叫。整座燕都笼罩着一股平静与慵懒。或许,也有沿街叫卖的小贩在嘶哑地吆喝;或许,也有王侯将相乘轿路过;或许,也有街坊邻居摇着竹扇谈论家长里短……这件蟠螭纹兽耳鉴或许就安详地端坐在这座都市某条小巷中的一间院落里,中间盛满了冰块。 一条条蟠螭伏卧在它的上面,为这炎炎夏日带来了几分清凉。也许,一家人围坐在兽耳鉴周围,聊聊天、喝喝茶、斗斗蛐蛐,有说有笑,也就打发了一个炎热的午后……这只兽耳鉴或许就这样“打发”掉了两千年的岁月,在人们的欢笑与惬意中度过了两千年的温馨时光。
在战国时期的燕都市井,就有了这样集美观与实用于一体的青铜器物,令人大开眼界。这不仅仅反映了燕地先民们的奇思妙想与铸造工艺,其实也侧面体现出了北京浓郁的生活气息,从东周绵延至今。首都博物馆里介绍北京历史的青铜器千百件,或记载分封赏赐,或讲述传奇历史。但是,北京作为都城,它最令人向往的,就是仍残存于胡同巷口的文化底蕴,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市井味道。而这件蟠螭纹兽耳鉴,就是这种气息的凝炼。
历史,不仅仅存在繁重的书文中、巍峨的宫殿中、精美的文物中,更是一种流传在街巷中的文化气息、回响在城市间的文化底蕴、震荡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化脉搏。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希望这件蟠螭纹兽耳鉴,能够一直静静地在展馆一角,守护北京这片千年的文化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