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张雅琪:青花凤首扁壶

2019-12-10 16:10 千龙网

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就博大精深,对于工艺的造诣体现在方方面面,古时有商周的青铜,西汉的丝绸;隋唐的三彩,清朝的珐琅。而从古至今瓷器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它一直作为中国的代名词出现在大众眼中。小时候我就被电视中各式各样的瓷器吸引,每一个年代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有的晶莹剔透,有的花纹密布,着实样人眼花缭乱。尽管样式千差万别,但依旧是作为瓷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刻在了历史中。

上了初中后,在一次活动中我有幸能够参观首都博物馆,当我走在博物馆中,看着周围一个个精美的瓷器,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岁月的洗礼后,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器具依然完好如初的展现在人们的眼中。每一件瓷器上都有着独特的故事,仿佛可以带着我们重回那个繁华的封建王朝,看着历代帝王使用瓷器用膳祭祀的场景。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北京出土了一只极其美观的壶,这只壶形状扁圆,壶口为向上昂起的凤头,壶柄为卷起的凤尾,硕大的翅膀占据了上半个壶身,体态优美,活灵活现,一片片的羽毛都清晰可见。下半部则为繁茂的花丛,卷曲的藤蔓是那么富有生机。展现了一副凤翔于花丛之上的壮丽景观,仿佛下一秒这只傲然振翅的凤凰就要冲出壶壁直上云霄。这一切绝妙的视觉体验都在那青花白瓷的壶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感叹起青花瓷艺术的独到之处。

但作为景德镇众多青花瓷工艺品中的一个,是什么让它从大批的瓷器中脱颖而出的呢?元朝时,天下已归蒙古人所有,小而精致的器皿对于骁勇善战的他们并不适用。因此元朝仅有的数百件瓷器中,大多数都结合了中原原本的风格和蒙古人注重实用性的特点。中原凤凰配上蒙古草原,完美的体现出了两种文化的交融,实在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谁能想到如今摆放在博物馆中熠熠生辉的青花凤首扁壶,曾经却是支离破碎,体无完肤。当时它与十多件瓷器一起被发掘出土。挖出时,它已破损成了48块大小不一的碎片,最大的像手掌一般,最小的不过指甲大小。修复工作变得异常艰难,于是它被送到了上海博物馆,请这个馆的专家蒋道银修复。蒋道银回忆说,这件扁壶当时虽然造型优美奇特、纹饰生动、釉色莹润,但当时破损太严重,修复的难度很大。他采用各种手段,一点点修复,还原。在蒋道银一年的精心修复下,青花凤首扁壶终于还原回了原本的风采,白瓷光洁明亮,青花鲜艳醒目。而且曾经残缺的花纹,也变得栩栩如生,清晰可见。青花凤首扁壶从此也就作为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保存了起来。

当人们为这只独一无二的精品赞叹不已时,没有人知道其实这只壶并不“孤独”。在1999年,新疆的一位农民,在自家的农田里,不经意间挖出了一只极其精美的壶。这只壶无论形状还是花饰都和青花凤首扁壶似乎毫无差异。农民将这只壶交给了当地文物部门。这只壶也就一直保存在新疆的博物馆中,十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它被送到了首都博物馆展出,因为两只壶外观极其相似,它们被专家称为“一鸾一凤”。它们像一对分别已久的恋人一样,经过了百年的风雨沧桑,相隔千里终于相聚,让人感叹不已。这两只壶的故事已成一段佳话被人们口口相传。

在元朝疆域面积广大,因此对外贸易十分重要。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两只壶会远隔数千里。四通八达的贸易路线让我们拥有了来自各个地区的原材料,瓷器的制造工艺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在江西景德镇产的青花瓷中含有来自中东地区的矿物质,让青花瓷的胎体更加洁白透亮,青花色泽更加明艳。款式上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很多青花瓷器上的花纹包含了许多中东地区的风格样式,像一些较大的梅瓶、大钵、扁壶等款式,又或者是充满阿拉伯风格的缠绕花卉纹样。由此可见青花凤首扁壶的形成是凝聚了多方的工艺及艺术形式的,价值就更无法形容。

经过多少次的变迁和战乱,现如今流传下来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极其艰难的,像这对青花凤首扁壶一样,每一件文物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精彩。

历史还在延续,而文化将继续传承。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