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陈瑀同:班簋

2019-12-11 15:20 千龙网

 首博是“四个一”活动中我们所去的最后一个地方。那里不同于天安门的肃穆、抗日纪念馆的沉重和国博的宏大,首博似乎没有什么故事可以润色其在众人口中的名号,也不像其他三者那般出名。但我在这短短的半天中领略到了其深厚的内涵。我十分欣赏的便是燕地青铜展中的各个青铜器,尤其是班簋。因为它们曾经的辉煌让我倍感惋惜,更引发了我想要珍惜这些青铜器的念头。

主要部分的参观由讲解老师带着我们前往燕地青铜展,领略青铜器的韵味。我一直认为青铜器极显笨重,所以我对它十分不感兴趣。但我在了解各个地区的文化并触摸了一些珍贵展品的复制品后,才真正体会到了其能在贵族王朝中辗转多时,哪怕后起之浪再大也不至沦落的原因。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青铜器在古代其实是金的,并不是墨绿色,而它颜色的变更,是时间的氧化所导致的。在古时的它本名为“金”或“吉金”,而经历过氧化的它就变为了“青铜器”。所以古时的青铜器实际上与现在的金可以相提并论。而青铜器在古时还是种权力的象征,例如皇帝的青铜鼎就拥有9足,而不同级别的大臣也各不相同,否则会被认为是蔑视高位甚至是觊觎皇权。

我们还见到了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班簋 。这是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于穆王时毛班所作。此簋何时何地出土均无考证,为清宫旧藏,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不幸散出,幸而再次觅得。簋通高27.7厘米,口径26厘米。四耳饰兽首,下垂长珥作为支柱,其后又另有小珥。口沿下饰冏纹,夹有两道弦纹。腹饰阳线构成的兽面纹。低圈足,无纹饰。内底有铭20行,共197字。

它是在“文革”中被损坏的,修复后的整件文物有不少部分是后人加上的,但其中最重要的铭文则幸运的得以保存。在我看来,重要的不是文物本身,而是我们从文物身上所能了解到的历史和它们所能反应出的世间万物。这短短的197个字可以补足不少史籍中残缺的部分。如此重要的物件竟差点遗失在历史的汪洋中,所幸被一个文物小组发现,才让它恢复了往日的风姿,重新被人们所欣赏。而我认为,恰恰是因为“失而复得”,才让它在青铜器的“群芳争艳”中更能出人头地,一鸣惊人。

我这么想着,看着摆在我眼前的青铜器,想象着它曾经华贵的样子。想象着古时群臣君王共坐一室,欢歌笑语或因功封赏的情景。美酒是白色的,黍米是黄色的,佳肴是各色的,青铜器是金黄色的。这些颜色和谐的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我脑海中五彩斑斓的画面。我在此突然领略到了它们的美,或许只有当事物和它们本应共存的另一些事物在一起时,你才能体会到这些物件的美。所以当青铜器和历朝历代的君臣共存时,便更能体会到青铜器的魅力。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