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钱币种类繁复,有着独具匠心的钱银文明特征。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实施纷歧样的钱银制度,在纷歧样地区运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春秋战国时,贝币完全退出,各诸侯国各自为营铸行钱银,齐有法化刀,楚有爰金和蚁鼻钱,燕有明刀,韩有方足布,赵有尖足布,魏有桥足布,秦有圆钱等等。钱币形状各异,轻重纷歧,换算困难。秦始皇一致六国后,废止了六国旧币,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终断定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继而,完毕了中国古代钱银形状各异、分量悬殊的凌乱状况。
“秦半两”圆形方孔外型表现为,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标志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币上的“半两”小篆文字由秦国李斯所题写。它表明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故称“半两钱”。你们不知道的是,秦半两不仅可以用来花,还可以入药哦。
有一次,冯老遭遇车祸,肋骨被撞折了两根,找到一位名老专家为其疗伤。老中医行医半世,积攒下了很多民间验方,他为冯老开出了药方,其中一味药居然是“秦半两”两枚!冯老及家人都莫名其妙:古钱币咋能入药呢?询问老中医,老爷子笑而不答。冯老家人半信半疑地照单抓药,如法煎熬。数剂汤药过后,骨伤居然神奇地痊愈了!
当冯老一家登门致谢,老中医这才透露治伤的秘方——“秦半两”之所以入药,是由于它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原来,“秦半两”中含有某种能促使人体骨质愈合的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只有当年秦始皇用来铸造“秦半两”的铜矿中含有,其他地区没有,其他种类和不同时期的铜币也不具备这种物质,而含有这种特殊物质的铜矿已在秦始皇统治时期被开采殆尽了,后世再无此类矿脉出现,因此,“秦半两”便成了治疗人体跌打损伤、促进骨质愈合的“独家药引”。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古文钱,味辛性平,主治翳碍,明目,疗风赤眼。治妇女血气心痛,金疮止血,还可治风烂出眼泪,恶疮,疽疮吐风痰,小虫,妇女生产横逆,心腹痛,烧以淬用。”你看,李神医都说了,古币是明目的。所以,我们现在总说“见钱眼开”,其实就是指的古钱能治疗眼病。
除此以外,《千金方》、《普济方》、《肘后方》、《仁斋直指方》、《幼幼新书》和《圣济录》等中国历代几十部重要医书中均对古钱治病做了详细记载,对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的几百种病症均有治疗效果。
虽然说古钱可以治病,但《本草纲目》金石部第八卷中就有记载。“时珍曰:古文钱,但得五百年之外者即可用。”按照李神医的标准和他所处的时代——500年前,那就是唐代及以前朝代的钱币都可以用。其主要原因是那时候的古币材质大多都是青铜,而青铜中含有铜绿,这才是入药的关键。
虽然一枚小小的钱币不足为奇,但值得赞叹的是,这种“方孔圆钱”作为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制,也是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却沿袭了两千多年而福泽至今,即便我们现在使用的硬币,也是从秦半两沿用下来的,只是没了中间的方孔而已。我们为古人的智慧感到佩服,为祖国的辉煌历史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