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我的抗疫日记|眉山市苏祠中学蒋伟韬:“疫线”上的春节

2020-02-25 11:16 千龙网

在网络语言中“20”代表着“爱你”。新春佳节,本该是亲人团聚,充满爱与祥和的,可“新冠”骤然而至,让人猝不及防。仍在恍惚间,我家的春节己变成了“疫线”上的春节。

我的父亲是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母亲也是医务工作者,我们平常总能聚在一起,生活轻松且平淡。父母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对我的陪伴从不曾缺席。但因为疫情,这一切改变了。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发,辞别亲友,初一下午我们一家便匆匆从老家赶了回来。医院为了应对可能造成的大规模人员感染,做了紧急动员,我的父母都上了一线。全城进行了管制,医院戒备森严,每当他们下班回家,总会带着消毒水的味道——这让我想到了战场上硫磺的气味。

“陆主任交了请战书,他准备到重灾区去了。”父亲面色凝重,眼镜上蒙起了一层雾,“儿子,你陆叔要去治疗新冠肺炎了。”

陆叔叔是医院呼吸科的主任。他胖胖的,五十出头,讲出的笑话能让一桌子人乐半天。他到了快退休的年龄,本可以好好在家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但他主动请缨,选择了坚守。如果疫情危重,国家有需要,他会接受安排奔赴前线。他宣誓时,在场的人无一不落下眼泪。

我学习到半夜,父亲推门走进来,拍了拍我的肩:“爸爸过几天不回家住了。科里有一例疑似患者,我们要尽到防控的义务,筛查出可能携带病毒的人。妈妈过不久也要在医院大门口给进院病人和家属测体温了。要懂事,请你理解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一个人坐在客厅里,脑海被这段话充斥得满满当当,竟没有空隙可以让思绪回旋。透过窗只见几户人家的灯亮着,像夜空中寥寥闪着的几颗星。有一个人影,快步从小区门口略过,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我必须要开始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了。我们只能在每晚六七点才能通过视频聊天,看看对方吃得怎么样,身体是否也无恙。他们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想睡觉也就只能在值班室打下盹。身上裹严严实实的防护服,为了节省医疗物资,也不能脱下来,要脱就要花二三十分钟消毒,再换上。

我以前认为医务工作者只是为了治病而存在的。他们的累,他们的辛酸,其实我并不懂。现在,我终于理解了。不仅只有他们,我身边的叔叔阿姨,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都在像这样奋力地工作,坚守自己的阵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倾自己的全力将病魔隔挡在高墙之外。他们是普通人,平凡,有家人和孩子,默默无闻地奋战在“疫线”上。但他们却最不凡,最无畏,最令人敬佩。他们在,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才能长久,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才能存在。

“儿子,病人的检查结果出来了,爸爸妈妈可以从医院回家了。你好好睡吧。”

做完一天的功课,我躺在床上回想那些我们聚在一起的日子,希盼疫情能早日过去,让那些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回到家,和家人们说说话,过春节,吃一顿像样的团圆饭。我希望我的父母能平安归来。

夜出奇的静。我看见窗帘上投射下昏暗的光,客厅传来脚步声。我能听见他们接开水的声音,打开电视机的声音,以及厨房里传来的锅勺碰撞的声音——他们一定还没吃饭吧。

我想笑,但不知为什么眼眶湿润了。

作品简介:作者的父母都是医护工作者,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这篇“疫线”上的春节用最深刻的笔触体现了灾难面前,国家有一种精神叫担当,个人有一种觉悟叫奉献。也让我们看到了身边最美逆行者毅然决然的坚守,寄托着亲人们的牵挂和思念,诉说着敬意和祝愿!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