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我的抗疫日记|山东省阳信县第一中学李丽:战疫情

2020-03-27 14:13 千龙网

2020年的春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这个春节,我们静守在家,静静的反思,默默的祈祷,深深的祝福,满满的牵挂,愿天佑中华,一切安好。

这个春节漫长而紧张。当黑夜逝去,又一个黎明如约而至,备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煎熬的我们,醒来第一件事便是关注疫情最新情况,并在心底默默祈祷,祈求患者早日康复,祈祷抗疫一线人员平安健康,祈盼疫情早日被战胜。

在疫情的笼罩下,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忐忑不安,但心底却有一股暖流源源不断地流淌着,因为此刻,不论认识与否,全国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面对疫情,我们始终肩并肩,共同守护家园安康。有那么一群人,为了我们的明天而将自己置身危险之中,与疫情激烈抗争。

17年前,在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站出来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17年后的今天,在不建议公众“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之后”,已经84岁高龄的他重新披甲上阵,远赴武汉站在了疫情的最前端,钟南山的一次次行程和发言是最强效强心剂;同样与病毒赛跑的还有一位“老太太”李兰娟院士,疫情一线,年过70的李兰娟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在收治危重患者的定点医院不分昼夜的忘我工作,普及对病毒的认识、与医护人员共同商讨诊疗方案,甚至每天就睡3个小时。他们是国之脊梁,是前线的引路人,是黑夜的指明灯。他们把使命抗在肩头,为人民,为国家,负重前行。

今年的春节,太多人因为疫情放弃了团圆,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建设者们,正努力筑起一道道疫情的防护墙,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6万余名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武汉,在防护服紧缺的情况下,他们为了节约资源8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脱下防护服满脸都是压痕和汗水,却依然露出微笑。当我看到医护人员脸上写满疲惫却依然露出微笑时,我知道,病毒从未战胜希望。救人如救火,为了救治病患赢取时间,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继而又建成雷神山医院,见证中国速度的背后是7500余名建设者昼夜鏖战,与疫魔竞速。河南一位大哥主动放弃春节,一人打车赴武汉工地支援;在火神山医院附近,有很多工人没有时间坐下休闲的吃饭,只能站在货车旁边午饭,因为疫情刻不容缓,医院的建设争分夺秒,他们没办法定点吃饭,下午3点才吃第一顿饭;更有医院建设者用施工单位兑现的工钱全部买成牛奶捐献给医护人员。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脊梁。感恩这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在奋斗的劳动者、医务工作者,致敬我们的“平民”英雄。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正能量与爱的传播速度,远远快过病毒蔓延的速度。90后小伙不惜卖房捐300万物资,并亲自送到医院;韩红倾家荡产也要做慈善;北京82岁的老党员将过年儿子给的5000元红包和自己的5000元退休金交给支部作为一份特殊的党费;山东一环卫大爷捐款12000元,并说自己只是为武汉人民献出一滴水的贡献;汶川村民自发支援武汉100吨蔬菜,并说道“作为汶川人,最应该感恩”;……还有无数为疫情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志愿者、军警科研人员、政府机关人员、媒体工作者、社区村口防疫人员、医疗用品的生产及运输人员、海外同胞及热爱中国的各界人士、体现社会担当的义捐企业等等,正是这些发自心底的善良和温暖,无私与奉献,让我们看到了广泛的爱国热情,看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团结,让我们更有信心度过黑暗。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非常时期,居家隔离。自觉隔离就是最好的行动。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为了自身及他人的安全,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不信谣,不传谣,自觉在家隔离,如需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你我都是最好的抗疫战士。

短暂而又漫长的一个月时间里,整个国家、社会、人民对于这场战役的付出是巨大的。那么疫情过后,我们更应该反思什么?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珍惜当下,感恩拥有,保护环境,善待自然,敬畏生命。

在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比赛中,我们要相信胜利终将会到来。无论身在何处,身兼何职,所有中国人此刻都因爱国情怀而紧紧凝聚在一起,心系疫情,全国人民上下一心,终将迎来光明。相信荆棘遍地之尽头,终将有繁花盛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