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被后人归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又名《忠义水浒传》,初名《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型于明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所著,而罗贯中则做了整理。不管作者是谁,《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
《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这本书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小说把那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盗贼草寇”的革命者放在主要地位给以充分的肯定,并对他们所表现的强烈革命精神和光辉的思想品德作了热情的歌颂。
《水浒》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于人物塑造上,全书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是武松,他“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还记得在“景阳冈”,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他临危不惧,借着酒兴,一把抓住大虎的头按下,然后用左手紧紧揪住大虎的顶花皮,右手握成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猛打大虎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气绝。“景阳冈打虎”这一壮举显示了武松无比神威的英雄气概。武松的壮举在崇尚保护野生动物的今天是不可取的,但武松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拦路虎”,要发扬“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张,不退缩,敢于挑战,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难题,努力成为学习上的“打虎英雄”。
《水浒传》描写了太多梁山好汉,他们侠肝义胆,敢报天下不平,性格鲜明,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比如打虎英雄就写了好几位,除了武松在景阳冈打虎,还有李逵在沂岭杀四虎,还有解珍、解宝猎虎。对比来看,武松景阳冈打虎,是赤手空拳除祸害,真英雄;李逵杀四虎,为母报仇,虽猛但有武器,不如武松英雄;解珍解宝,两人是猎户,用窝弓射虎,只能说是专业水平高,不显出武艺高超。进行对比阅读也是读《水浒传》这类作品的一种方法。
我爱读《水浒传》,它实在是一本经典名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