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记者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 斯诺站在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世人进一步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革命情况。并且,她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使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1928年的中国,数十万人因"共党"、"通共"的罪名被屠杀。美国青年埃德加.斯诺旅行来到中国。为了生活,斯诺当了一名记者,被授意为当权者撰写歌功颂德的文章。但斯诺不肯违背良知,她对中国现实的如实报道为她赢得了一些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友谊,也使她成为当权者的眼中钉,并因此历尽磨难。在和革命者的接触中,斯诺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产生了采访红军的念头。终于在宋庆龄等人的帮助下,斯诺成为第一位到达苏区、采访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西方记者,并撰写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1941年,由于揭露蒋介石在皖南事变中的倒行逆施,斯诺被驱逐返回美国。上世纪60年代,斯诺因麦卡锡主义被迫移居瑞士。1971年,斯诺作为中美两国之间的信使再次来到中国,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美建交前夕,斯诺去世。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她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她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她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她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斯诺对革命者描写的同时,狠狠地驳斥了反动派一直对外宣扬鼓吹共产党人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强盗”。书中是这样描述毛泽东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对周恩来的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林彪;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甫、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革命将领……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战场,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领导者!
斯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读史使人明智”,在中国建国七十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复兴之时,再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