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7月22日讯 7月22日,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备课会举行。报告会围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主题,设计专题报告、工作交流、事迹宣讲、分课程备课等多个环节。北京高校相关领导及全体专兼职思政课教师线上参会。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作专题报告。图|摄影 丁柏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作《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讲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报告,指导教师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精准理解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深入把握思政课教学要求、深化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为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道理、学理、哲理、情理,提供了方法指引。
据了解,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部分高校将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思政选修课,加快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群。备课会上,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颖介绍了学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工作思路、课程体系及下一步工作考虑,为全市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样板。
12345市民服务热线“金牌话务员”刘缓作事迹宣讲。图|摄影 丁柏明
“生活中,您是否也会遇到垃圾未及时清理、街头游商、违章停车等城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只要拨打12345,就会得到各部门各单位闻诉而动的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和及时反馈。”作为特邀嘉宾,12345市民服务热线“金牌话务员”、北京榜样·政务服务之星、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刘缓参与此次备课会,从“接诉即办”参与者的视角,分享了一个个解民忧、暖民心的感人故事。让思政课教师更为直观地体会到城市治理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为进一步讲好京华大地生动实践提供了鲜活素材。
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革在讲话中强调,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针对学生群体的特征特点,将学生的思想现状、成长实际、问题困惑结合起来,实现“教”与“学”的一体思考、一体研究,将“大道理”寓于“小道理”当中;要强化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推动以“接诉即办”为代表的京华大地生动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治国理政一线,实现从“认识”到“认知”的深刻转变;教师要旗帜鲜明讲“大道理”,做到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构建起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以更为宏大的视野,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
当天下午,“思想道德与法治”等6门思政课将分别举办线上备课会,围绕“如何发挥思政课在高校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中的关键作用”“如何立足本课程,回应解答学生关于疫情防控的关切与困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等主题,通过专家报告、示范教学等形式,开展集中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