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资金监管能否破解职业技能培训“维权难”?专家解读北京新规

2022-07-25 08:42 新京报

来源标题:资金监管能否破解职业技能培训“维权难”?专家解读北京新规

“购买课程后失联”“申请退费遭拒”“承诺内容与实际不符”……关于成人职业技能培训“退费难”“维权难”问题由来已久,相关纠纷及维权案例屡屡出现。  

为规范培训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7月22日,北京市人社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单用途预付卡预收资金监管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在全国率先开展单用途预付卡预收资金监管,即日起实施。  

“大方向肯定是更加规范,又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专家指出。同时有专家表示,仅靠外部规范是不够的,还需要培训机构自觉做到遵纪守法、行业自律,同时,消费者(培训学员)的理性需求和理性选择才能让监管措施得到落实。     北京市人社局官网截图。  

“建造师”“消防工程师”等培训退费纠纷超万起   北京市此次发布的《细则》面向本市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首批纳入24个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项目,包括建造师、注册消防工程师、执业药师等,并将动态调整。  

“今年6月接到了培训机构销售的电话,说有秘卷押题承诺百分百通过一级建造师考试,本人强调没有时间学习,销售承诺如果不过会退款……”在销售劝说下,消费者陈潇(化名)报名了该机构19820元的课程。但是三天后,陈潇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自己实在无法参加学习及考试,因此向培训机构提出申请退费。“联系机构的人,都在‘踢皮球’,要么推脱,要么完全不理睬……”陈潇就此走上维权之路。  

在黑猫投诉平台,类似的纠纷案例不在少数。以“一级建造师”及“一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累计超过1200条;以“消防工程师”为关键词在平台进行搜索,结果多达8911条;以“执业药师”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多达2288个;以“注册安全工程师”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多达1318个……记者将本次《细则》中首批纳入的24个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依次在上述平台进行搜索,均有对应投诉案例存在。投诉对象为各相关培训机构,投诉要求均涉及“退款”或“解除合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不排除不少培训企业怀着侥幸心理,在广告、收费、退费等环节违规操作,使得自身在获得短期利益的同时丧失长期发展空间和机会。“对职业教育培训进行规范十分必要。”  

《细则》提出“八不准”,约束机构收费退费行为   成人职业技能培训“退费难”“维权难”问题由来已久。而这与该行业既有的商业模式不无关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这和成人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营模式有关。不少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用户,都会承诺“包过”“xx个月拿证”等,甚至宣称没过或者拿不到证书可退费,很多退费纠纷由此产生。  

针对上述问题,《细则》明确了监管适用范围、培训服务合同必备条款、八项禁止行为、培训机构备案和资金存管要求等内容。其中,重点强调了对培训机构行为的“八不准”,首先即“不准作出保过、包过、保证取得证书等保证性承诺”“不准对培训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同时《细则》明确,不准以证书挂靠、不符合考试资格可以代报名、提供考试题等虚假、违法承诺欺骗、误导消费者;不准用非合同约定的培训机构账户收费,在合同约定内容之外另行收费,向消费者摊派费用或者强行集资;不准向消费者捆绑信贷服务;不准不向消费者提供预收资金使用情况、培训服务消费记录、余额等信息的查询服务;不准超出培训机构服务能力的收费;不准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的其他行为。  

针对退费问题,《细则》也做出了具体约束。其中要求,学员自签订合同并完成付费之日起7日内没有参加培训的,有权无条件解除合同并要求培训机构退费,培训机构应当自学员要求退费之日起5日内按原渠道一次性全额退费。  

《细则》中还提到,如培训机构未按照约定提供培训服务,或双方协商一致,或属于法律规定可以解除合同的其他情形,只要学员要求退费,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约定期限一次性退回预收款余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应当自学员提出退费要求之日起15日内退回。  

监管有效落实需要消费者理性配合   储朝晖指出,这个行业的培训市场中的确存在诸多不规范,也需要规范。“但需要考虑是通过行政指令来规范,还是通过法治方式来规范。对此应该有更长远的预期,预期相对稳定,培训企业才会从长计议,避免急功近利。”   “措施写得很细,关键是如何落实。”熊丙奇指出,诸多关于监管收费的措施,由于用户对培训仍有需求、于是配合机构打擦边球,最终难以得到落实。  

“从现实看,之前监管部门要求校外培训所有预收费都纳入监管,而很多培训机构没有执行一次性收费不超过3个月的规定,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得不到用户(家长)的配合。如果家长把学费分为两部分支付给培训机构——一部分是公开的、按合同支付的,有关部门审查完全符合收费规定,也纳入了监管,而另一部分则根本不签合同,而是私下直接付钱给机构、老师,这部分没有签合同的怎么查?”熊丙奇指出,规则能否落实、机构能否规范,还跟消费者自身能否理性消费有关系。  

同理,熊丙奇分析称,很多选择技术类职业培训的消费者本身就带有功利目的,追求“包过”承诺,导致陷入培训纠纷和出现某些乱象。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管就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真正有力的监管需要消费者(培训学员)理性需求和理性选择才能起到作用,才能让监管措施得到执行。”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