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清华大学公布战国竹简“破译”新成果,第十三辑已在整理准备中

2022-11-28 09:39 新京报

来源标题:清华大学公布战国竹简“破译”新成果,第十三辑已在整理准备中

11月25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西书局与“学堂在线”合作发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研究成果,并透露了“清华简”第十三辑的研究进展。  

2008年7月,约2500枚(含残片)流散境外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大学。经专家鉴定,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典籍,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从未见过,具有极高学术价值。  

自2011年初发布第一辑研究成果以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每年一册的速度推出清华简的整理报告。整理报告目前已顺利出版十二辑,整理团队也逐渐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 记者了解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共124支简,内容完整,总字数近3000字,是继清华简《系年》《五纪》之后,整理公布的又一篇超百支简的长篇竹书,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思想、官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四位青年教师石小力、马楠、贾连翔、程浩对内容进行了解读。本辑整理报告收录了一篇长篇战国竹书《参不韦》,主要内容是作为天帝使者的参不韦对夏代开国君主夏启的训诫。  

据介绍,参不韦,即“三不违”,其身份为天帝的使者,受天帝的委派来指导夏启治理国家。启是大禹的儿子,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第一位君主。训诫的核心内容是“五刑则”,即五则、五行、五音、五色、五味。  

简文以远古洪水泛滥、导致天下混乱开篇,天帝于是创制“五刑则”来治理洪水。五刑则的顺利实行,成功抑制了洪水。天帝因而命令参不韦将“五刑则”授予夏启,将“五刑则”与职官系统相配,并具体规定了每个职官的职责,从而指导夏启设官建邦、修明刑罚、祭祀祝祷、治国理政。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透露,“清华简”第十三辑已在整理准备中,目前已完成一些前期工作。从现在已知情况看,下一辑“清华简”的内容也很重要,可能会涉及先秦礼仪制度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任梦婕(QL0018)作者:冯琪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