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庄教育集群以北京十八中为龙头,涵盖27所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校外机构及优质民办教育机构,三年多来,以“打造方庄教育生态,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导向,不断创新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在课程资源开发、师资建设、特色发展、资源共享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与实践,取得了可喜进展。
一、主要进展
1.通过资源共享,集合优势资源,推进打包服务,开创了优质资源不断扩大服务的良好局面。
2.通过特色衔接,深度集成优质资源,把学校优势打造成集群优势,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涌现的良好态势,开发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纵横融通的集群精品课程体系。
3.集群办学实践实现了五个“突破”,即突破传统办学体制限制;突破职普教育藩篱;突破个体全面发展思维定势;突破传统育人模式及教学模式。
目前,方庄教育集群开设的职业体验教育课程2015年达到了33门,4所中学、11所小学的近千名中小学生通过“云平台”报名选课,各成员校通过集群云平台预约使用北京十八中活动场地也成为“新常态”。方庄集群还开展“足球一条龙”培养,12所幼儿园都开展了足球教育活动,8所小学、3所中学拥有足球队,其中十八中拥有8支足球队。2014年全市百队杯比赛中,获得幼儿组、小学甲组、小学丙组、中学组的冠军。同时,来自全市8个区91所中小学的430多名学生都在北京十八中足球场接受训练。
二、基本经验
集群实践取得了多方面的经验。我们认为在如下三方面的经验值得深入总结和推广。
一是主体意识的培养。集群自主开展系列实践活动,推动了集群成员之间开放办学。
二是自治制度的建设。方庄集群在总结集群协调管理中心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集群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制订了相应的制度,区域教育机构自治能力不断增强,推动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
三是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方庄教育集群初步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群策群力,同创共赢;互惠互利,普惠普利”的价值观,进一步增强集群的凝聚力,促进集群的深化发展。
三、管理模式
方庄教育集群积极实施“六大行动计划”,探索推行“双会制”管理模式。
1、各尽其责“社会治理”行动计划
方庄教育集群的治理机构由教育集群成员大会,以及大会选举的方庄教育集群理事会、方庄教育集群监事会组成。集群理事会是方庄教育集群成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理事会、监事会负责对集群成员大会通过的项目进行日常管理、监督。
(二)特色衔接 “教育模式”行动计划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实验,完善提升学生十二年一贯制培养,形成一套新型的培养体育人才方案,探索“教体结合”人才培养机制。
(三)资源共享 “智慧学习”行动计划
进一步完善集群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强内容建设,完善智慧学习客户端、管理系统,以先进的平台技术为基础,以学校网络和社区物联网为骨干,由智慧学校、智慧家庭、智慧居委会等组成一个大型学习社区。
(四)全面个性“课程体系”行动计划
通过制定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指南、开发集群研修课程、完善区域生态德育课程体系、深化纵横融通的集群课程体系等,拓展集群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面向集群全体学生建立选修课程表,鼓励学生跨校、跨年级乃至跨学段选修课程。
(五)内涵发展 “龙头提升”行动计划
继续开展大师名家进校园活动、集群访学式专题研究、集群名师成长工程。建立方庄教育集群工作室,以名师为核心组建工作室学术委员会,为集群的教育以及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方案。
(六)持续发展“集群能力”行动计划
通过建设集群家长培训中心、完善集群测评中心,进一步完善集群校长、班主任论坛,加强集群意识培养,整体提升教育集群化发展潜力。
四、下一步思考
我区拟以“方庄教育集群”为重点,把方庄地区建设成为我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试验特区,重点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探索教育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路径,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教育与社会的紧密结合。
二是探索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新机制,推动从集群成员之间资源共享向资源融通的发展。
三是探索建立特色衔接的集群育人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