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2022年“双进”服务“双减”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圆满收官
2023-01-05 16:14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1月5日讯 1月5日,2022年“双进”服务“双减”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圆满收官。本年度联合行动联动全国科技馆400余座次,为公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质科普活动1800余场,服务公众7200万余人次。

微信图片_20230105153608

微信图片_20230105153613

2022年“双进”服务“双减”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 中国科技馆供图

推陈出新:构建科普供给“同心圆”

中国科技馆开展 “天宫课堂”“筑梦航天”活动,依托中国空间站科创体验基地,引导青少年沉浸式体验太空“冰雪”、液桥、水油分离、太空抛物实验等“天地对比”科学实验;重庆科技馆打造“绿色丝路”科考计划,让青少年亲眼所见原始沙漠与改造后沙漠的别样风景,解锁点沙成土的密码;江苏省科技馆设置“碳达峰碳中和”特色课堂,鼓励公众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处理生活垃圾,感悟科技改变生活的真谛,共同迎接“双碳”时代。2022年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开设“天宫课堂”“筑梦航天” “礼赞科学家”“低碳减排”“科学嘉年华”“同上一堂科学课”“致敬大国工匠”“科学你我他”八个分主题,各承办单位聚焦活动主题,创新活动载体,积极构建高质量科普供给的“同心圆”,将一系列最新科技成果成就变得触手可及,公众得以体验“上天入地”的奇妙科学之旅。

串珠成链:扩大联合行动“朋友圈”

通过大协同、大联合的方式,加大整合场馆、专家、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力度,充分发挥联合行动的品牌效应和聚合功能,凸显了“连接·共享·服务”的活动理念。江西省科技馆、江苏省科技馆、重庆科技馆、四川科技馆等场馆,大力整合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专家资源,搭建专家参与科普的平台,邀请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北京教科院基教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为公众开展科普讲座;福建省科技馆依托“科技馆总分馆制”优势,整合核电科技分馆和数字农业分馆等专业场馆资源,加强与分馆资源融合共享,开设“迷你菜园”主题展览,传递绿色理念,引导公众践行“低碳减排”。

同频共振:唱响活动宣传“品牌戏”

联合行动实施以来,全国各省市主流媒体发布活动宣传信息,促进形成全国科技馆联动行动整体性、持续性推广。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级媒体和江西晨报、新福建、江苏省城市频道、四川科技报、重庆日报等省市级媒体,累计90余家主流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100余次,其中“筑梦航天”活动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平台向全球直播,央视新闻新媒体端总浏览量超过6435万次,相关微博话题阅读超过1亿次,有效提升了联合行动的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此外,重庆科技馆以“科普列车全国行”为整体宣传脉络,搭建联合行动专栏,设置每个分主题活动站点,涵盖活动图文、视频、最新资讯等板块,全面呈现各分主题活动情况;创新构建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互联互通传播模式,借助微信公众号与各分主题承办单位的活动预告互推互荐。

提质培优:打造科普资源“精品库”

在收官活动中,江苏省科技馆、福建省科技馆、江西省科技馆、四川科技馆、重庆科技馆等分主题承办单位就承办活动进行成果案例分享,为全国各科普场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供经验,助力开拓科普教育工作新思路。此外,全年各分主题承办单位征集并推送的200余项优秀科普作品已在中国数字科技馆、重庆科技馆官网和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H5页面等公益平台进行展示,供全国各科普机构和科普工作者共享。

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钱岩在收官活动致辞中表示,今后,全国科技馆将依托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这一平台,继续充分发挥科技馆体系的协同组织优势和科普场馆的科普服务功能,加强各场馆间的联合协作以及优质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让更优质、更丰富的科普展览和科普活动惠及全体人民,为推动公共科普服务普惠共享、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任梦婕(QL0018)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