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抓好关键课程,如何实现大中小学一体化发展?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区域、学校、社会之间如何凝聚合力?近日,丰台区召开了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交流研讨会,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发展路径。
看来路 展硕果
丰台区教委供图
伴随着丰台五小“天籁的回响”合唱团的歌声,大会拉开帷幕。与会人员通过观看“2022年丰台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专题片”回顾了丰台区2022年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举措与成就。一年间,丰台区落实思政建设“三项策略”“四项机制”,抓好关键课程,凝练行走特色,线上线下同频发力,大中小学贯通发展,“大思政课”全面推进,开创区域思政工作新局面。
“经历过战争的磨难,更懂得和平的珍贵;不忘先烈的抗战精神,是对先烈的告慰。”师生展示环节,丰台八中的同学们带来话剧展演《我在卢沟桥宣誓》。原创思政话剧《我在卢沟桥宣誓》用“穿越式”的戏剧结构,带领现场观众再次回顾了卢沟桥边的抗战历史,生动地阐释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北京十二中丁敏老师以《伟大政党,伟大精神,伟大实践》为题,带来思政一体化教学课例说课展示。据悉,本组课例围绕“永远跟党走”这一主题,结合课标要求,分学段进阶教学。在结合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中建立起一体化通道,寻找到最适合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为学校思政一体化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行的路径。该组课例获得北京市“永远跟党走”大中小学思政课优秀教学课例一等奖。
共交流 研路径
工作交流环节,丰台五小、佟麟阁学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分别从学校大思政课体系构建、学校“行走的思政课”开发以及馆校协同思政育人的角度做工作汇报与交流。
丰台五小副校长李健介绍了学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程建设工作、着力打造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区域实际思政课程育人体系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实践。她提到,一是围绕“1”个根本任务,抓好顶层设计,共鸣共振;二是用好教师队伍“主力军”、各校区主题项目式研究以及课堂教学“主渠道”“3”个主要抓手,创新育人手段,各美其美;三是落实“输入(校内课堂)+学习(自主调研)+实践(实地考察)+输出(升旗展示)”“4”站学研模式,培育幸福学子,实践立体育人。
佟麟阁学校校长蒋枚从“建立研究共同体”和“创新实施途径”两个方面具体展示了学校依托“担当”文化,建设“行走的思政课”的创新探索。学校积极整合周边地域资源,拓展行走路线,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以制度和机制为保障,紧扣知-情-意-行的教育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全员育人,以评价促师生双发展,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社会教育部主任要秋霞从聚焦节点、铸魂育人,因材施教、分众育人,整合资源、课程育人,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建强师资、服务育人等五个维度分享了抗战馆积极发挥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资源优势,加强与市、区教育部门和大中小学校联动协同的主要做法。
“今天的活动是一场生动、鲜活的思政课。”在专家点评环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辉指出,她在师生的表现中看到,丰台区善用身边资源,转变学习方式,推动思政课实践性的提升,构建了大思政课的基本格局;丰台区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扎实有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相关领域研究在实践维度的不足。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章党规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张海涛博士结合中央党校“体验式教学”的探索对丰台区“行走的思政课”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行走的思政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思政内容真正入脑入心,提升了育人效果。他认为,两所学校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学校创新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分享则为场馆如何发挥育人优势提供了思路。
表先进 明方向
丰台区教委供图
为进一步激励丰台区学校、资源单位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丰台区教委主任杨晓辉宣读表彰决定,对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永远跟党走——伟大精神,伟大政党,伟大实践》等十六组在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优秀教学课例中获奖的学校教师团队,北京市大成学校《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永远跟党走 探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七组在2022年丰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优秀教学课例征集展示活动中获奖的学校教师团队,北京市丰台区王佐小学、北京市西罗园学校等19所参与“丰台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手册”编写的学校,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等13所参与“丰台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手册”编写的资源单位进行表彰。
杨晓辉指出,当前,丰台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已经取得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成果。一是区域构建了一套“行走的思政课”课程体系,二是各个学校结合本校特色探索了具体的实践路径和方法,三是初步动员了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到区域思政课建设之中。他表示,2023年,丰台区教育系统“强基工程”全面启动,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以党建为抓手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守正创新为基调构建大思政格局。
北京市教委基教一处副处长陈德时围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这一问题,他提出,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二是要切实增强国际视野,三是要抓好育人团队建设,四是要特别注重方式方法,五是要用足用好身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