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记者 任梦婕)一双手工编织的草鞋、一副肩负历史使命的扁担、一艘见证星火岁月的飞机……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见证了从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时刻。中小学生们在“一物一故事”征集活动中,通过实地探访、查询资料,挖掘出一件件革命文物的光辉履历,也挖掘出了它们所蕴含的价值与力量。
学生踊跃参与,共征集中小学生作品2300余份
2022年12月,由北京市少年宫主办,北京市教育学会社会大课堂教育专业委员会、千龙网•中国首都网、千龙学堂承办的讲个故事给党听——北京市中小学生“一物一故事”活动评审工作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文物故事”为主题,充分发挥首都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文化交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进红色场馆,深入了解红色文物,开展红色主题故事创作。
活动自2022年7月启动以来,得到各区少年宫及中小学校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共收到来自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等14个区百余所学校中小学生作品3000余份,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图文、音频、视频各类别。经专家评审组统一评审,共评出文字类展示交流奖335份,音频类41份,视频类57份。与此同时,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也尘埃落定。获奖作品已陆续在千龙网进行刊登展示。
注重以行践知,让实践教育活起来
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实地参观红色场馆、考察革命遗迹,寻找自己心仪的历史文物,并辅以电子资料、相关书籍、专家访谈、榜样人物访谈等延伸学习方式,以故事文稿、讲故事音视频等形式围绕文物进行故事创作。
“印象很深刻的是几个学生讲述了那把打响中国革命史上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毛瑟手枪。这只手枪现现已成为军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作为一级文物珍藏并展出。”在参与作品评审工作后北京市西城区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主任王小慧表示,革命文物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负载的历史信息时代更贴近、史料更详实、故事更鲜活、意义更深远。学生们讲述红色革命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革命文物、陈列在纪念碑上的英雄先烈、书写在文史档案中的革命故事通过学生手中的笔鲜活起来。
北京博物馆学会专家、培训部主任张蓉华表示,同学们利用假期社会实践,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到多家博物馆参观学习,感受文物的多元价值。他们从浩瀚的文物展品中、在英雄事迹的认真探究中,通过物的选择,从故事的切入点来学习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以小见大找寻一件件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使文物更加鲜活感人,这本身就是一次探究式学习的过程,自我教育和启迪心灵的过程。
同时,张蓉华老师建议,希望本次活动后续加强与媒体合作,打造品牌故事会,整合现有故事素材,组织宣讲小分队,在学校大型活动中进行展示宣讲,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进一步提升活动的影响力,使其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主任高付元表示,在假期中,推出讲个故事给党听——北京市中小学生“一物一故事”活动,把旅游与研学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沉浸式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出游过程中更有收获;另一方面活动以红色文物为载体,指向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打破学科壁垒,真正做到将实践育人落到实处。今后,社会大课堂将继续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坚持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千龙网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之一,多年来致力于打造中小学生风采展示平台,成为学校教育成果的展示平台。未来千龙网将主动链接优质社会资源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积极策划形式多样、参与体验性强、知识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风采展示机会,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天赋特长,提升核心素养。
相关链接:一物一故事活动成果展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