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全天候面向学生开放;道德与法治学科探索开卷式期末考核;设计地理、生物、体育、劳动等学科融合徒步露营实践活动……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东校区,海淀区挂牌责任督学胡海波通过查阅资料、深入访谈、进班听课等方式,全面细致了解学校落实中考改革情况。
日前,北京市启动了中考改革专项督导工作,海淀区80余名挂牌责任督学在10月17-19日,走进海淀区90多个含初中学段的学校(校区),督促学校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指导学校优化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理工附中的初二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梅小红通过近期社会热点“四川狗咬女童”事件引出违法行为所违反的三种法律责任,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烈讨论。“道德与法治的笔试改为开卷后,孩子死记硬背的任务减少了,老师可以更加灵活地设计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孩子的价值判断和综合思维能力。”梅小红说。
在生物课上,同学们把自主性实验“卵壳对卵的作用”的成果和报告带到了实验室,一起探讨卵壳的出现对于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环境的作用。“学生们能从考试的约束中解脱出来,不用花大量的时间为了一分两分去计较,能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科思维和学习兴趣。”生物教师迟利敏介绍。“学校的实验室现在全天都对我们开放,我们要是有需要都可以预约去进行自主实验或者小组课题研究。”初二学生告诉记者。
走了一圈下来,胡海波督学感觉学校教育教学上确实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能明显感觉像是生物等学科拓展实验、自主性实验增加了,实践活动类作业增加了,孩子备考的心理负担减轻了。”胡海波说。
“在这次政策驱动下,各学科老师都对学科功能和教育教学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学校后期的整体课程建设,包括相应学科的校本课程建设都有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理工附中东校区教学副校长韩英介绍,学校目前正抓紧研制学校和学科教学的调整方案,调整教学方式,相关学科更加凸显实验教学的特点,学校的实验室全天候面向学生开放,人文类学科设计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调整作业布置方式,实验报告、课题总结、调研报告等都可以成为作业形式;过程性评价会更大比例地纳入学期总评,道德与法治学科探索开卷考试形式。“无论怎么调整和变化,我们都要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研究兴趣及学科思维。”韩英说。
据了解,为确保“新中考”落实落细,打通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海淀区加大治理力度,定期对学校是否开足开齐生物学、化学、历史、地理四个学科课程以及教学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通过各层级教师培训、骨干学带教师引领辐射等方式,带好教师队伍,确保学科教学质量;引导学校抓教与学方式变革,思考学科本质,重新优化课程设计,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应试的课堂回归到素养导向下的课堂,强化学生动手实验的体验性,提升课程的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