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徐子程:朱德的手枪--“南昌暴动纪念”
2024-04-17 09:55 千龙网

《朱德的扁担》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经典课文,他通过一根扁担讲述了革命先辈的一段劳动故事。今天我要讲述一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的武器和他同一个主人-朱德同志的一段革命故事。

195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举行授旗和开学典礼仪式。不久,人们就在学院的军史陈列室中见到了一把漂亮的驳壳枪。这是德国造的7.63毫米口径的毛瑟警用型手枪,枪号为592032,弹匣可容弹10发。这种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批量进入中国,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即有数十万支装备于中国各派军队中。但数十万支枪中的这一把却不同寻常。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立后,这把枪即被移交过来,做为一级文物珍藏并展出。

这就是千千万万的人们口语传颂的“朱德的手枪”。枪身上刻有“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的字样。

大家心中都有同一个问题:“这是不是在中国革命史上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其实“第一枪”的说法只是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开创性意义的象征性概括,并不是指哪支枪先打响。然而这支枪确实是那伟大的 “第一枪”的见证者。同时,还是对朱总司令参与创建人民军队的见证者。

1927年7月,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中,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和湘鄂粤赣四省的秋收起义。为领导南昌起义,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时在武汉的朱德因对江西情况熟悉,工作条件便利,奉命先行返回南昌,为发动武装起义做准备。此时,朱德佩带的就是这把驳壳枪。

朱德回到南昌后,设法争取南昌驻军的一些军官,并通过各种关系了解南昌市及其周围地区兵力部署,精心绘制出标明军事要点的南昌市区图。当周恩来秘密抵达南昌,住进朱德寓所后,朱德向他详细汇报了南昌敌我双方的情况。

起义前夕,朱德按计划在佳宾楼摆下宴席,“盛情”款待南昌驻军的两个团长。尔后,又拉住他们打牌,以期拖住他们。晚上9点多钟,驻军的一个副官跑来报告:贺龙部的一个副营长来告密,说共产党将要发动起义。那两位团长闻讯起身即走。朱德也立刻赶往起义总指挥贺龙处通报了叛徒告密一事,前敌委员会当即决定起义提前两小时举行。起义军以颈系红领带,左臂扎白毛巾为标志。朱德也把身上的驳壳枪系上了红飘带,前往自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驻地。

8月1日凌晨,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朱德挥动着驳壳枪,率军官教育团按前委的部署,杀向驻地周围的敌军。经过几个小时激战,起义军各部按计划完成各自的任务,南昌城头飘起红旗,起义胜利了。尔后,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下辖3个军,朱德为第9军副军长,不久即担任军长。南昌起义,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新时期,8月1日因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南昌起义后,朱德在自己的这支驳壳枪上刻下“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10个意味深长的字,以纪念那难忘的日日夜夜。当我驻足于这支枪面前时,仿佛听到了昭示着漫漫长夜之后黎明来临的南昌城内的那第一声枪响,看到了南昌城头飞卷的红旗,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也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满身的荣光。

作为新时代下出生、成长的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更要思考的还应该有我们要如何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先辈开创的事业,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伟大和荣耀。未来必定是不平凡的,在这个伟大时代来临前,我们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伟大理想。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