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4月25日讯 24日,北京市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基础教育干部教师全员专项实训,并进行了首次培训。未来的几个月内,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将围绕智能技术赋能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考试题目命制、综合实践设计等教学育人环节“加油”“充电”。
现场照片。北京市教育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次专项实训,将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探索人工智能助推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为目标,以海淀区为试点先行探索,形成市、区、校三级联动机制,采取市级全员通识培训、区级种子教师培训和校本实践实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培训引领教师更新理念,提升主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鼓励教师在专家引领下开展实践应用和交流展示,生成一批典型应用案例,促进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专项实训的“课程表”内容十分丰富。市级层面,将面向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技术应用、实践案例等全员培训;区级层面,围绕学科通识和专用的智能工具使用、智能教学设计与实践等内容,开展中小学、幼儿园种子教师培训;学校层面,结合教师自身岗位和学科在教学或教研中进行实践运用开展校本实训,由学校通过校本研修、教研活动、备课、展示交流等形式开展。
现场照片。北京市教育融媒体中心供图
“人工智能迭代速度之快,已经让我们感觉到如果仍然用传统的黑板、PPT、投影,以及传统的教案和课堂教材,可能真的难以驾驭新的发展阶段。”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李奕结合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教育教学和教育治理当下面临的挑战、对全市基础教育干部教师通过培训引领更新理念,提升主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
启动会后,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黄华教授在首场培训中,分别作了“跨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认知外包陷阱”和“基础教育大模型及其应用”的主旨报告。
据了解,2019年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五年间,北京市开展了两期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并在2023年实施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