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轶,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中学一级数学教师。当刘轶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时候,就坚信只有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投身到平凡的教育工作,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这也始终成为刘轶的工作信条。
强师能
在教学上,刘轶兢兢业业,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在教学的过程中,刘轶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大胆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改尝试,不断反思,不断督促自己进步。工作之余,刘轶尽量每天挤一点时间阅读专业类的书籍,不断给自己充电。
炼师德
教师最大的师德就是敬业。因为敬业的老师,在遇事上总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目标上总比别人高一点,执着上总比别人坚持一点,这种“一点儿”,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今年,数学组人手紧缺,刘轶本着“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的原则,在学部主任找到她说明年级遇到困难和特殊情况后,刘轶二话没说,当即就答应了学部的安排。学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并找到自己,是对自己的认可。
刘轶认为,接下这份工作是教育党员的使命,即使在春节期间,因为急性胰腺炎住院 15天的刘轶,出院的第二天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开学工作中,也没有因个人耽误一天教育教学工作。因为她知道,有一群孩子在期待着他们的新班主任,一群家长在等待着孩子班级的稳定……“本来 1+3 的班级就是新重组的班级,我不想让孩子们觉得他们在学校没有“主心骨”,我要成为学生的“敬业”表率!”刘轶说。
铸师魂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信赖为前提,以生为本,做有温度的教育。刘轶愿意走到孩子中去,如果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困惑,以“聊家常”的方式解决更利于孩子们接受,避免说教式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想法,也许你一句关心的话、一句问候,便可以春风化雨般的化解孩子们心中的阴霾,指引孩子前进地方向。刘轶始终坚信,种一颗友善的种子,让它在每一名孩子的心中萌芽。刘轶经常从小事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
刘轶始终愿意用崇高的人格浇灌着渴望成长的幼苗,愿意用友善滋润着渴求温暖的心窝,愿意用激扬的生命点燃孩子们的热情,愿意用正能量的价值观引领下一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