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牛”不是一头黄牛。
“老黄牛”是一挺重机枪。
这枪不一般,是原装德国造,在一战战场上出尽风头的马克沁重机枪。这枪原主人也不一般,是民国历史上数得着的大军阀——吴佩孚。这枪的后主人也不一般,是被胶东老百姓传得神乎其神的胶东13团。这枪现在的收藏地也不一般:军事博物馆。
学生供图
这个“老黄牛”究竟有什么神奇的经历,咱们从头说起,1937年12月24日,随着理琪的一声宣告,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在天福山正式成立,这是胶东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雷神庙战斗之后,“第三军”(时仅80多人,一个大队)踏上西进的道路。1938年5月,三军从文登、牟平一带西进至蓬莱、黄县、掖县等战略要地。途中,整编各地起义队伍为第1、2、3、4路,部队发展到3500余人。其中第2路由3军3大队组成。
据资料记载:2路在攻打蓬莱城时,动员旧军阀吴佩孚老宅捐枪抗日,吴佩孚深明大义,电示同意将护院的枪支弹药全部献出,计有重机枪、步枪、手枪百余支,弹药若干。其中就有这挺马克沁水冷重机枪。当时藏在地下室一口棺材里。有了吴佩孚捐献的这批武器,3军2路成为当时武器最精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此枪使用7.92×57毛瑟步枪弹,中国的制式步枪汉阳造、中正式、毛瑟M1924也是7.92毫米。
在之后的战斗历程中,这挺机枪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该机枪威力大,枪身又呈黄色,于是战士们给它起名“老黄牛”。 该枪随部队转战各地,参加战斗百余次,“老黄牛”的声名也在胶东广泛流传。此枪后来装备于胶东13团。
沙河镇整编后,“老黄牛”配属到八路军胶东纵队五支队61团。1938年10月15日,占据平度的秋山旅团在张宗援(日本人)带领下,配合伪顽赵保原、刘桂堂、张步云部2000余人,附轻重机枪17挺、火炮4门,向我驻大青杨地区部队实施秘密包围。16日晨,敌以部分兵力偷袭我61团驻棘子嶂村一个连,该连且战且退,分两路撤至北盛家村和大青杨村一线,战斗遂在该线展开。日伪军在重武器的掩护下,向八路军阵地发起猛攻。61团多数干部战士是初次参加战斗,没什么战斗经验,而且武器低劣,关键时刻,“老黄牛”大显威风,61团将“老黄牛”架在大青杨村和北盛家村之间小路的东侧。
日伪军进入61团阵地后,“老黄牛”“咕咕咕”地喷出怒火,成片日伪军倒地,全体指战员则利用手中的破旧枪支、手榴弹、大刀毫不畏惧地顽强抗击敌人,从早晨到下午16时,连续打退伪军3次进攻,毙伤其230余人。
团长赵一萍和政委刘中华在激战中几处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同日下午,伪军张宗援部又向平度西北长乐、店子一带进犯,遭我62团2营坚决阻击,伤亡惨重。损失惨重的日伪军久攻不下,被八路军的英勇善战打怕了,另一原因就是见识了老黄牛这挺重机枪的威力,以为是遇到了八路军的主力部队。撤回平度后,许久不敢露头。
大青杨战斗是胶东抗战史上首次与敌人进行的大规模战斗,“老黄牛”初试锋芒,声威大振。1939年3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一部,带着这挺“老黄牛”攻打招远伪军。八路军不仅用它伏击了伪军一个团,又用它掩护突击队袭入招远城内,阻击了由黄县来援的日伪军。此役,共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缴获近300支枪。
1941年3月,该部队又带着这挺重机枪,参加了反击国民党军队顽固派的胶东战役。在海阳、莱阳地区的大榆山,击退国民党军队4000余人的两次进犯。
1942年3月29日,在招远华山的仰望顶,13团战士痛击日寇大岛部队,“老黄牛”更是大抖威风。直打得日寇丧魂落魄,抱头鼠窜。
1945年9月,八路军山东军区第6师、第5师一部在山东平度,向守城伪军发起进攻,仍带着这挺“老黄牛”,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老黄牛重机枪见证了中国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衰败走向振兴的“见证者”。
在了解了这件文物的历史背景后,我深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惨痛经历,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铭记历史、不忘过去,是我们幸福安康的基石。在抗日战争中,无数英雄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侵略者。同时,我更加感到先辈为我们赢得和平的现世是多么不易,我们更应感恩、缅怀先辈,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贡献。我们也要保持国耻之心,珍爱和平,振兴中华。爱国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要化作实际的行动,为国家富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