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6月11日讯 9日,高考思想政治科目考试落下帷幕。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对今年的北京高考思想政治试卷进行权威解析。一起来了解!
2025年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思想政治试卷,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试题强化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考查,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一、突出价值导向,落实立德树人
试题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党的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夯实思想根基。
第21题以学校开展“青年视角与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教育活动为情境,引导学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理解城乡融合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树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的责任意识。
第1题以“红色·记忆——北京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手绘作品展”为背景,生动展现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促进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3题、第6题、第16题分别以古诗词中的意象、“葱”的美好文化象征、泥彩塑兔儿爷的可爱形象与吉祥寓意为情境,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第8题选取我国边疆一个多民族聚居村庄在党的领导下和睦相处、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党的领导是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2题以北京市中小学创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培养热爱劳动的意识,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凸显思政课的育人价值。
二、聚焦时代主题,多领域展现新时代成就
试题依托学科知识,结合重大时代主题,反映新时代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成就,引导学生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第21题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引导学生从青年视角深入思考我们党如何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战略部署,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第14题以新型离岸贸易为情境,图文并茂呈现新型离岸贸易的新趋势和企业的新角色,引导学生理解新型离岸贸易对促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第15题以我国“智慧农业”出海为背景,展现了我国智慧农业技术助力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贡献。
第18题第1问聚焦脑机接口技术应用,揭示了科技作为发展的利器,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风险,引导学生理解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确保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三、彰显北京特色,讲好首都高质量发展故事
试题聚焦首都新时代发展取得的瞩目成就,通过鲜活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感知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悟超大城市治理的首善标准,呈现了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图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国家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5题以“五彩鱼”家族成为城区河段常客为情境,以小见大,展现了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引导学生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第9题以政府规范露营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情境,引导学生感悟法治护航幸福美好生活。第16题以“兔儿爷”这一北京城的经典符号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古都文化韵味。第17题以群众诉求与回应机制的变迁为话题,在北京超大城市治理的叙事中,引导学生感悟新时代首都城市治理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与民生温度。
第12题以图示呈现我国部分宏观经济指标的年度增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货币供给增速、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的能力;第18题第2问以人工智能时代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为情境,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积极应对智能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成长为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四、坚持素养立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试题注重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理念,凸显思想政治德育课程性质,将劳动教育、美育等考查要求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
第2题以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为情境,引导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体验中,感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树立尊重劳动和创造的意识,提升在劳动中解决复杂问题和社会适应的能力。
第3题选取“杏花春雨、大漠孤烟、小桥流水、长河落日”等流动在古诗词中的经典文化意象和符号,呈现中国人独有的审美观和浪漫情怀,引导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提升审美素养。
第16题以泥彩塑“兔儿爷”为话题,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非遗传承问题,培育科学精神。第17题呈现了北京以市民服务热线为主渠道的群众诉求与回应机制的变迁,引导学生在探究分析变迁的过程中,理解中国之治的“首都样板”。第9题、第10题、第11题分别以“露营”“春联书法作品”“遗嘱”为话题,引导学生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增强法治意识。
点评教师:
李婉华 正高级教师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 岚 正高级教师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李彩芹 高级教师 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殷卫霞 正高级教师 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
李 振 高级教师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