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北京基教研专家权威解析2025年高考化学北京卷试题特点
2025-06-11 09:54

千龙网北京6月11日讯 9日,高考化学科目考试落下帷幕。北京基教研专家对今年的北京高考化学试卷进行权威解析。一起来了解!

北京市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试题,延续了北京命题风格,在彰显化学学科特色的同时,牢牢把握育人导向,于创新设计中实现知识考查与素养培育的有机统一。整体来看,试题兼具基础性与发展性,通过情境融合与能力分层设计,既严格坚守知识考查的刚性要求,确保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又以鲜明的学科特色和浓厚的时代气息,充分展现出北京化学等级性考试试题的特点。

一、凸显核心价值引领,落实全面育人功能

试题素材选取材料、生命、环境、能源等多个领域,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将情境与问题整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入试题设计与解答的全过程,传递正确价值观,充分彰显科学教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功能,推动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落地生根。

第1题以我国科研人员对嫦娥五号带回月壤的研究为素材,展现了我国化学科学领域的创新突破,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第16题以铅酸电池的应用、电极材料的优化以及废旧电池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为素材,展现化学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守护生态环境、服务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试题深入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在分析铅酸电池相关原理的过程中,感悟科学精神,培养发展性与创新性思维。第18题聚焦工业废气中硫化氢制备焦亚硫酸钠的过程,逐步剖析转化原理,实现从实践认知到理论的升华,体现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的意义。

二、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

试题核心素养导向鲜明,模块融合显著,通过多维设问,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观念、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试题强化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联,第4题通过分析乙腈和丙炔的沸点差异,理解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第16题硫酸根氧化性较弱与其结构的关系、第17题有机合成中两处氨基的保护等,均呈现了“结构—性质—应用”的逻辑链条。试题聚焦变化平衡与证据推理,着重考查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8题和第19题突出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学科思想,系统考查依据图表、数据和实验现象推演反应本质、运用理论模型解析化学过程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注重对实验的理解与分析,体现理论的指导作用

试题注重对基础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考查,在化学反应原理和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逻辑地进行证据推理、归纳总结,获得合理结论。

第7题以教学实验为载体,强调对动态操作细节的准确把握,着重考查基础实验技能。第12题通过研究三价铁配合物的性质,考查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配体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第14题以学生必做实验——简单燃料电池制作为情境,深入探究氢氧燃料电池反应与电压的关系,将反应原理与实验设计紧密结合。第19题通过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方法,完整展现模型建立与应用的全过程,考查创新思维与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彰显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价值与实验探究的意义。

四、深化真实情境赋能,彰显知行合一

试题以“四个突出,四个考出来”为命题理念,通过真实情境构建“知识—能力—素养”的立体考查体系。

试题依据课标要求,立足基础又突破教材原型,实现对学科本质的深度挖掘。第8题以教材中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载体,在制备氯化钠与次氯酸钠的真实流程中考查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第11题聚焦氯化钠固体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以教材原型情境考查溶解平衡的微观本质。第16题整合铅酸电池发展历程,将物质结构、电化学原理、元素转化等知识有机融合,构建了结构化的问题。第7题、第12题和第14题,通过图像多维呈现基础实验的动态过程,突出化学学科特色,落实科学教育。

试题以真实情境赋能素养发展,贯通知行合一。第18题以工业废气硫化氢资源化利用制备焦亚硫酸钠为素材,构建氧化物-酸-盐竞争转化的复杂体系,运用电解质溶液理论、反应规律分析工业流程,彰显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第19题创新性设计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测定实验,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转化为可操作的思维路径,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实现从知识掌握到能力转化的跃升。

点评专家:

李伏刚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贾同改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旌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郭玉林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梁国兴  北京市育英学校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