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思政引领力
在去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思政引领力在“六力”之中居于首位,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火车头”。
思政引领力的“思政”究其内在规定性即为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为主渠道、以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而“引领力”则为引导、带领的强大力量,思政引领力就是要求以思政教育为重要抓手,凝聚引领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力量。把握思政引领力的理论基础,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增强思政引领力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着力提升思政引领力。领航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要以思政引领力汇聚团结奋进的向心力、激发追求卓越的创造力继而唱响催人奋进的合奏曲。
多路并进与多维发力
思政引领力是由教育的政治属性、我国教育的目的和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性质等决定的,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特质。思政以何引领教育强国建设?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厚植社会主义文化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思政引领力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主题主线,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实现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提出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素质精良的教育队伍体系、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等“八大体系”,堪称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四梁八柱”。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以其鲜明的导向性将八大体系有机串联,成为价值引领的主题主线。
教育强国成于实干,用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须多路并进、多维发力,聚焦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培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的时代新人。
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系统完善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整体优化设计高校思政课课程方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时代性。为主动适应数字时代挑战,必须拓展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探索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机制,帮助引导青少年在虚实交融中明辨是非以健康成长。
要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抓紧推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方案,修订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第一时间进教材。
当下学生思想更加多元开放,仅靠课堂的知识远远不够,必须坚持开门办思政,不断完善“大思政课”工作机制,构建多方协同的思政工作新格局。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统筹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工作的育人功能,合力推动思政引领力提升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不断提高教师质量,以教育家精神涵育“大先生”,打造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师队伍。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行为准则,将师德师风作为职称评聘、导师遴选、评优奖励等的首要要求。要健全教师教育培养培训体系,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统筹实施“优师计划”“国优计划”“国培计划”,强化教师全员培训。健全教师分类评价机制,加大教学质量评价力度,强化教书育人贡献。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