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老师:不是很建议暑假“抢跑”学习

2025-07-18 09:58 新京报

来源标题:老师:不是很建议暑假“抢跑”学习

近日,北京的中招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又有一批学生即将在新学期升入人生新阶段。中学是学生增长知识、人生观树立、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阶段。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的中学生活?学校在做好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上有哪些建议?“抢跑”学习有无必要?

7月17日,新京报2025“暑期高质量陪伴计划”系列直播第三期,聚焦“小初衔接”“初高衔接”话题,邀请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教学主任全莹,广渠门中学教师、班主任杨若晨,以及北京学生家长、知名教育博主刘菲菲做客直播间,共同展望中学新阶段。

准初中生、准高中生面临学业挑战

新京报:老师们认为小学和初中、初中与高中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迈入新阶段,准初中生、准高中生将面临哪些挑战?

全莹:在学科层面,从小学到中学,学习的科目以及学习的深度都有很多变化。在学习方法上,小学阶段的老师在讲授知识时会更加细致,手把手地带着学生学习。但到了中学以后,孩子们有了很多自主学习的时间,需要学生有自主规划学习、进行时间管理的能力。尤其在初一这个阶段,会比较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变化。

此外,当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跟同伴、老师、家长在沟通交流上会有一些变化,家长们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杨若晨: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各科的难度、广度,以及对于学科素养的要求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除学习外,上了高中之后,孩子的社交圈会重构。来到新集体后,需要认识新的同学朋友。同时,这一阶段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会更有主见。这个时候家长会发现跟孩子讲道理好像没有用了。所以建议家长尽量少说教,现在的孩子都不喜欢被“灌鸡汤”。但是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和孩子多多沟通,提前“备课”,让沟通变得有价值。

刘菲菲:回想我的孩子从小学刚升入初中时,学校进行了一个仪式。安排新初一的学生凌晨4:00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仪式,并举行了一个短暂的军训。在上初中之前,我总觉得他还是个小孩子,当经过了这些仪式,我很明显地感觉他的自我荣耀感增强了,上课变得特别积极认真。

在小学的时候,他可能还是懵懂的状态,妈妈说什么他就去做什么。但是一到初中,他的自主性就增强了很多,不再需要你给他安排学习内容,比起家长,会更加信赖老师。同时同学之间的关系增强,更愿意在同学间交流心事,而不是跟大人交流。

新京报:面临学业挑战,学生可能会感受到很大的竞争压力,在心理上应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杨若晨:需要正确看待压力。压力不见得是一个贬义词,人都是在压力的驱动之下去寻求进步。作为一个高中班主任,我从来都不会跟学生说“大家上了高中之后就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去给同学们画“高中阶段非常美好”的“大饼”。高中阶段的学生也需要一定的抗压能力。与其一味地去强调减轻压力,不如让孩子们在内心深处意识到需要不断地去突破自己,接受更大的挑战。

可以提前准备,但不见得报个班

新京报:面对新增加的学科,学生们有无必要在暑假期间“抢跑”学习?

全莹:从新初一学生入学后的情况来看,不是很建议对孩子没接触过的新学科提前学习。因为孩子对于新学科,比如生物、物理、地理、历史,在初次接触时是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如果在暑假期间,家长已经提前给孩子们报班学习,对孩子的学习热情是有削减作用的。

学生们可以带着对于知识的好奇,借助各种资源去进行相应的预习。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搞懂,这些问题会成为他进入初中阶段后学习的动力源泉。

杨若晨:对于孩子来说,可以在假期做好提前的准备,但不见得要报个班。以数学举例,高中数学一上来就要学习“集合”这一知识点。如果在假期请课外班的老师把这一部分内容讲完了,在学校里相当于学习第二遍,可能对于这一知识点他会学得很扎实,并在考试中尝到甜头。

但这时考试考得好,可能只是因为相同的知识学习了两遍。高中的知识不可能全都提前学完。当学生开始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进入到课堂,又没有做好高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可能就会发现自己跟不上了。所以千万不要让孩子们因为已经提前学过,形成“课堂听不听无所谓”的坏习惯。

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建议同学们可以提前看看课本,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上了高中之后能更加从容。

新京报:准初中生或者准高中生们应该如何来安排这个暑假?

刘菲菲:上了初中后,我们每个假期都是学习和娱乐相结合。孩子从初二开始,几个好朋友就会一起到全国各地旅游。他会有所期待,只要完成学习就可以出去玩。更有学习的动力。

作为家长,这时会更加重视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让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作业写完。到了中学之后,我觉得家长很难插手孩子学习,必须靠孩子自觉,亲子关系要做到彼此信任,同时进行耳濡目染的影响。

全莹:在这个时期,希望家长能跟孩子一起在时间管理、学习计划等方面达成共识。到了初中的学生必须自己去规划放学后的时间。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如果还没养成,这个暑期就特别关键了。

此外,家长需要让孩子对初中学习充满热情。无论是看书、看纪录片,或者去博物馆、去研学,社会上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可以让孩子在暑假这个相对充裕的时间里锻炼自己的实践和思维能力,同时对初中的生活学习充满期待。

到了初升高的阶段,还要重视孩子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面对选科、选专业,如果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提前体验社会中不同的职业场景,对于孩子判断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家长可提前了解相关升学政策

新京报:家长应如何面对多元升学途径?

全莹:现在中招的路径越来越丰富,不再是原来相对单一的通过中考来实现升学。同时升学政策每年都有一定变化,所以建议家长对相应政策提前进行了解,可以广泛地去了解各个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以免自己出现信息差。

针对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现在有集团直升、校额到校等政策。还有一些升学的途径,比如说像高中登记入学是近几年才有的,是针对成绩比较薄弱的学生群体,不需要特别高的中考分数,也可以通过登记入学的方式直升到高中。总之政策比较丰富,需要家长们提前做好准备。

新京报:准高中生应该做些什么,来提高学习能力?

杨若晨:从学科的角度来说,要提前了解一下高中在这个学科上会提出怎样的新要求。比方说对于数学来说,初高中数学有哪些要求是不一样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此外,我建议初升高的孩子一定要锻炼身体。关于时间管理有一个最简单的乘法公式,学习效率×学习时长=学习效果。很多时候我们一味地强调学习时长,好像这个孩子一直在这学习,但学习效果不一定好。原因就在于学习效率不高。不能一味地通过熬夜、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来学习。要重视体育锻炼,身体好了才有可能有好的学习效率。

同时,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情绪。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地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充实孩子的生活,劳逸结合。不要担心浪费学习时间,如果孩子在一个集体里面不快乐、没有存在感,恐怕他的学习效率是不会高的。

新京报:如何提前为高中选科做好规划?

杨若晨:刚上高中的时候就应该考虑选科这件事,但是不见得刚上高一的时候就要完全确定未来的选考科目。因为对一个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所以我不建议刚上高一的时候就定下来选考的科目,然后另外的科目就完全不学了。我们还是建议孩子9科都学,在体会后去做一个权衡。

在权衡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近些年很多专业都有物化绑定的要求,如果说同学的物理和化学成绩还可以的话,物理和化学尽量一起选考是可以带来一定填报专业的优势。但如果同学物理和化学真的学起来比较吃力,我觉得也不要一味地去为了专业而选考。一方面是成绩会影响高考的总分,甚至影响分配给其他科目的精力。另一方面,考虑到自己的爱好和专业意向,即便是没有同时选择物理和化学,仍然可以选择很多的专业。

家长和学校需要彼此理解和信任

新京报:在初中、高中阶段,家长如何和孩子进行沟通?

刘菲菲:我们家在孩子初中的时候,会定期开“圆桌小会议”,摆上一些吃的喝的,大家一起聊天。先从大人说起,爸爸妈妈说完了,孩子最后才愿意打开他的内心,去跟你沟通。

上了中学之后,家长要更加懂得尊重孩子,要把他当做一个成人去看。强制性的要求要少,不然亲子关系就会变得很糟糕,孩子的学习也肯定会不好。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很重要,孩子如果愿意跟你敞开心扉的时候,他会敞开心扉。

新京报:当家长的理念和学校的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你认为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全莹:学校和家长在某一些点位上面,不见得是百分之百有共识的。家长和学校两方的初衷都是为了能够成就一个优秀的孩子。所以既然目标是一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建议大家能够尽可能充分地进行沟通。

但这个沟通也是有前提的,家长和学校彼此还是需要能够理解和信任对方。家长千万不要站在学校的对立面。因为对于孩子来讲,当他从家长的口中听到对于学校或者教师的一些负面评价,孩子容易全盘否定学校的所有,其实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

新京报:孩子青春期后,如果发现学生有谈恋爱的情况,建议家长应该如何去和孩子沟通?

杨若晨:宜疏不宜堵。不要一上来就跟孩子说你这样不行,孩子们会很反感。同时家长在跟孩子们进行沟通的时候,要让孩子懂得在校园里,男女生之间交往的界限是什么。正常的交往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些过分亲密的举动可能会在校园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