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过,孩子们要回归正常校园生活。9月1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开学健康提示,提醒秋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需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学生及家长共同配合,降低传播风险。
市疾控表示,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GB28932-2012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DB/T 1326-2016 中小学校晨午检规范》《WS/T 772-2020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等文件要求,切实落实晨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复课检诊等制度。
班主任在开学初应仔细询问学生健康状况,重点关注有无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皮疹、结膜红肿等传染病可疑症状者并及时上报校医。
校医要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工作,实时掌握症状的聚集情况,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降低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要做好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和消毒;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安排大型集体活动;加强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健康防病知识宣传工作。
学生和家长要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饭前、便前便后、触摸眼口鼻前、接触污染物后均应用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湿巾进行手消毒;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遮掩口鼻并及时洗手。进入秋季,注意早晚适时增减衣物,预防着凉。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报告学校,规范就医,不带病到校。
保持居室环境清洁,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换,做好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家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或罹患传染病,应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