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们:
我是顾明远。
第41个教师节到了,我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是对我们全体教师的鼓励与关怀。我深感教师肩上责任重大!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关系到一个孩子的成长、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兴旺。所以,教师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对于教师来讲,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青年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
我是一名教育老兵,至今从教77年,我觉得我的教育人生就是一个学习的旅程。
抗日战争胜利那一年,我初中毕业进入高中,看到国家的破碎,立志要工业救国,所以毕业后高考报名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但都落榜了。为了生计,到上海一所小学任教。开始,我对教师职业并没有认识,但经过一年的教育,看到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一种成就感,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很有意义。
于是,我第二年就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恰逢新中国成立,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在北师大听了侯外庐先生讲社会发展史、胡明先生讲教育经济学。全校师生共同学习新民主主义。我在图书馆第一次读到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次知道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剩余价值等理论,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蒙。
1951年夏天,我有幸被国家选派为第一批留学生到苏联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学习。在那里的五年,我学到教育学的理论,参观了多所学校,到小学和师范学校去实习。我认识到教育对个人、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和特点。
1956年毕业回国,我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一面讲课,一面向老教师学习。当时向苏联学习,我发现一批老教师对苏联教育的研究比我更深入。
1958年,我被派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担任教务处副主任。北师大附中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所公立中学,有优秀的教育传统。钱学森在这里学习了六年,认为对他的影响甚深。过去有许多北师大的老师在这里兼课,如林砺儒先生担任过校长,傅种孙先生担任过数学老师,并编写了数学教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批在北京市很有名的教师,如教高中代数的韩满庐被尊称为“韩代数”、教几何的曹振山被尊称为“曹几何”、教三角的申介人被尊称为“申三角”,还有教化学的尚兴久、教生物的陈婉芙、教语文的时雁行等老师。他们都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并且敬业爱生,受到学生的欢迎。我经常去旁听一些课,听他们的课真是一种享受。因此,我经常说,在附中四年,与其说是当老师,不如说是当学生。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国家的需要,调我研究外国教育。改革开放以后,在“三个面向”指导下,我和老一辈教育家建立了比较教育学科。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不断学习。第一本《比较教育》教材的编写,就是请了王承绪、朱勃等老先生来指导的。
本世纪以来,我担任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开始关注中小学教育。我访问了数百所学校,和教师座谈,学习他们的经验,丰富了对教育的认识,坚定了对教育的信念。所以,我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我还提出,教师成长要经过“意愿、锤炼、学习、创新、收获”五项修炼。第一项是意愿,要有当教师、当好教师的意愿,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第二项是锤炼,遇到问题时要不断反思,要通过锤炼慢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第三项是学习,遇到困难和问题,要向老教师学习教育经验,向书本学习教学方法。第四项是创新,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能力和方法。第五项是收获,看到学生成长成才,这是教师最大的收获,有了收获也要修炼,不断学习、不断前进。
青年老师们,教师的人生是一个学习旅程。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奋斗,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愿青春的你们,持续学习,永葆初心!
你们的同行人:顾明远
202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