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为进一步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纲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要求,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近日,教师教育学院联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指导下,举办“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好教育——北京市中小学理科课程实践探索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聚焦基础教育阶段理科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机制,旨在通过实践成果交流与学术对话,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课程改革的“北京路径”。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及学科教育领域研究生参与了此次会议。
来自北京16个区的物理教研员和教师代表共60人参加了“首都基础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人才培养”主题研讨交流活动,与会嘉宾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辨析、课程建设、教研优化、教学改革、职前教师培养等议题进行主题分享和对话交流,为大会的启动和内容交流积蓄学术力量。
据了解,研讨会设置开幕式、主旨报告、圆桌论坛与平行分论坛四大环节。会议期间,由首都师范大学牵头,联合在京高校与中学共同成立“首都物理教育联合体”。该联合体将致力于强化师范使命,推动物理教育创新发展;深化育人协同,构建创新型教师培养机制;汇聚学术智慧,赋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在主旨报告环节,专家们依次围绕“创新人才培养”作专题报告。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褚宏启教授围绕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系统阐释了创新能力的核心内涵、重要意义,并分别就面向全体学生和特殊群体学生的培养路径提出见解。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李春密教授从课程体系、选拔机制、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与条件保障五个维度,分享了物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首都师范大学郑鹉教授结合学校实践,探讨科技人才培养与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经验。
圆桌论坛以“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区域及学校课程变革”为主题,北京十三中校长唐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宓奇、北京171中学校长熊劲、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基教二科科长马磊在主持人北京教科院正高级教师张玉峰的引领下,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解与定位、探索与尝试、师资建设与教师教育等主题展开深入对话,分享了精彩的实践成果和理论认识,充分激发与会人员对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的思考。
据悉,本次研讨会凝聚教育智慧,汇聚实践力量,为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和理科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也为服务首都教育与建设教育强国贡献了积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