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少上10门课也能毕业?北京这所高校已证实!

2025-10-28 10:19 首都教育

来源标题:少上10门课也能毕业?北京这所高校已证实!

“从2025级开始,我们修订了培养方案,有些本科专业的学分要求比之前最多减少了30个!”这个新学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长郭福在开学典礼上宣布。

新学期开学,国内不少高校宣布缩减毕业所需的总学分,重新设置课程内容。

例如,复旦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3.0版方案中提出“双重减法”:不仅将本科项目必修学分减少15到20个,还计划将18个试点单位的课程总量缩减约20%。海南医科大学五年制专业从3888总学时缩至3342学时,四年制专业从3138总学时缩至2573学时,平均缩减分别达14%和1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文科总学分从171分精简至145分……

当学分和课程缩减,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多出来的时间应该用来学什么?

大刀阔斧,多所高校精简课程计划

目前,压缩总学分已成为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共识,越来越多的在京高校也开始不断“精简”本科课程计划,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时间。

根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新版方案,部分专业的学分较上一届总共减少了30分,大约相当于在本科期间减少了8到10门课。

中央财经大学明确,除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等特殊类型人才培养项目外,普通专业毕业要求高于145学分的应进一步压缩毕业总学分要求,为学生跨学科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

北京建筑大学划定学分红线,四年制理工类专业学分控制在150学分左右,管文类则在135学分左右,较以往平均减少了15到20个学分。

压缩学分从哪些环节入手?北京建筑大学给出的思路是优化必修课设置、整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例如,该校统筹设置的通识素质教育必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总学时,不计入学分绩点;英语类课程总体学分由10学分压缩至8学分,降低2学分。同时,学校表示,将在满足各类专业评估认证标准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凝练专业课程,压缩水课和重复内容。

去粗取精,减学分不减教学质量

减掉了那么多学分,还能保证课程质量吗?

郭福校长认为,“减少学分并不是减少学习机会,‘0注水’‘高提纯’,让大学所学真正变为滋养未来的宝贵养分。”

中央财经大学2025级本科培养方案中提出,“对连续2学年停开或没有本专业学生选课的课程应从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删除”。

高校主动淘汰“不合格”的课程,意味着学生无需学习没必要的“水课”,避免无效“淘金”;课堂上做到“门门金课”,大学所学才能真正变为向未来喂料的“细糠”。

课程体系的重构往往伴随着教学模式的升级。在复旦大学,学校将教学科研岗教师每学年承担的最少课程量减至4学分,引导教师精心打造“金课”;同时,将实践教育全面融入课程教学,如上半年立项支持120多项“AI+师生共创”专项计划,同时加速AI赋能教育,叠加推进AI大课1.0版、2.0版。

为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减掉一部分课程后,部分高校又选择“加”上一些课程,更聚焦专业核心与前沿领域。

东华大学在学分削减基础上建设了97门“专业+AI”课程,基本实现专业全覆盖。海南大学传播学专业开设全媒体实践工作坊,引导学生将所学融会贯通,更好适应行业发展、社会需求。

自由选择,让学生拥抱多种可能

除了缩减学分,多所高校也在改革学业评价方式,赋予学生更大选择空间。

北京大学从2025级起在各类学业评价中不再使用绩点,转为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海南大学从2024级本科生开始全面推行五级等级制评价,将85分以上且排名前30%定为优秀,60分以下且末位10%为不合格,也告别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绩点计算。

随着总学分缩减、学分制度改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应该如何做?

郭福校长表示,“我鼓励学生探索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缝隙’,去质疑‘为什么’,去问‘怎么办’,因为这些‘缝隙’往往就是创新发生的地方。”

在北京建筑大学,学校搭建跨学科专业通选课程平台,建设前沿、交叉、特色课程模块,每专业提供3-4门专业选修课程清单,供全校学生修读,学生在平台修读课程学分可冲抵本专业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和自主特色课程模块选修课程学分。

东华大学则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自主时间、探索个性成长的举措: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开展自主性研究学习,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建设20个微专业,聚焦产业急需和行业发展,实现复合交叉人才的多样化培养。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