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 10月25日,第八届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年会暨第二届海南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创新研讨会在海南海口举办。来自全国近40余所院校及科研智库机构的2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中国特色政治传播发展展开深入交流研讨,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主流舆论引导及海南自贸港风险防控提供学术支撑。

第八届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年会合影
本次年会由海南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主管,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海南省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基地、海南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携手中国传媒大学主流融媒体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共同主办。与会代表涵盖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和中央党校等高校和科研智库机构,学术阵容雄厚,研究视野多元。
开幕式由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院长、海南省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基地主任卿志军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多位嘉宾致辞,为年会定下“扎根实践、守正创新”的基调。
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宣良强调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关键期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提出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强化舆论引导、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弘扬革命文化、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五项措施,并呼吁专家学者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交流,碰撞思想,为海南自贸港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更多的真知灼见。

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宣良致辞
海南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张君玉围绕自贸港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提出加强理论武装、深化基地建设、强化风险防范、加强队伍建设四项举措,并强调社科联在理论研究、风险防范中的责任担当。

海南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张君玉致辞
海南师范大学校长聂清斌介绍了海南师范大学在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积累,特别是依托海南省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基地形成的“理论+实践”研究特色,并希望基地紧扣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将理论宣讲与本地特色资源相结合,让“学术之花”结出“实践之果”。他表示,学校将以本次年会为契机,深化与全国高校的学术合作,培养更多意识形态工作复合型人才。

海南师范大学校长聂清斌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主流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唐远清回顾了年会的发展历程,他认为本会议已成为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希望本届年会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结合,为构建中国自主的意识形态研究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主流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唐远清致辞
开幕式后,年会分为两场主题演讲,上半场由唐远清主持,5位专家学者先后做主题演讲,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贸港风险防控、AI时代传播等核心议题分享研究成果,观点深刻、内容翔实。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控制与文化引导的张力关系》为题,指出意识形态侧重“内控思想、追求统一”,文化侧重“高位引领、追求自由”,二者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动态平衡。他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破解这一张力提供了方向,新闻传播应深度融入文化建设,从“宣传思想”向“宣传思想文化”跃迁。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做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发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目标定位及实践要求》演讲,明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学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与“中心环节”,而非单纯的政治理论课程。他提出,需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史论、业务课程,通过“铸魂、励志、导向”三重功能,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新闻舆论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做线上主题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竹汝从《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两个理论框架》切入,通过“逻辑的人民主体性理论”与“历史的民意实现论”展开分析。他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在于实现“个体主体性与人民组织化”的同构,既通过选举解决“政权授权”问题,又通过协商参与解决“政策选择”问题,是对民主本源性问题的系统性回应。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竹汝做主题演讲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施惠玲以《政策传播:数智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应关切的面向》为主题,指出数智时代政策传播需破解“技术赋能与内容提质”的矛盾。她建议,借助大数据、AI技术优化政策解读的精准性,同时强化政策与民生需求的关联,避免“炫技式传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度。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施惠玲做主题演讲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院长、教授,海南省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基地主任卿志军聚焦《海南自贸港外源性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机制建设》,分析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下,外源性风险呈现“隐蔽性、传导性、复合性、动态性”四大特征。他提出,需构建“制度防线+技术屏障+协同网络+价值根基”四维防范机制,为封关后自贸港意识形态安全保驾护航。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院长、教授,海南省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基地主任卿志军做主题演讲
下半场主题演讲由海南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与课程管理中心主任、教授,海南省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基地副主任何志平主持。本场演讲覆盖文化主体性、文明传播、AI传播、舆情防控等议题,7位专家贡献真知灼见。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文化主体性建构逻辑》为题,批判“西方中心论”对中国政治传播的影响,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打破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格局。他强调,需立足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两个结合”,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做主题演讲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白文刚发表《文明传播视野中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消解》演讲,将中国历史分为“天下国家”“民族国家”“文明国家”三个阶段,指出不同阶段文明传播态势决定意识形态风险差异。他认为,当前需通过文明对话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消解西方冲击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白文刚做主题演讲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宫承波阐释《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间性思维》,提出“发展”与“协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要义,“平等互利”是底层逻辑。他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秉持“间性思维”,弱化主体间的对立性,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同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宫承波做主题演讲
《传媒》杂志社原社长主编杨驰原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为题,回顾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背景,指出变革需突破“用户意识不强、新媒体平台多而不强”等问题。他建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AI技术赋能、轻量化转型,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

《传媒》杂志社原社长主编杨驰原做主题演讲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郝雨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意识形态战略格局及全民实践性》,将意识形态战略划分为“宏观建构、对敌斗争、舆论凝聚力引领力、风险防范、自我革命”五大板块。他提出,意识形态工作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清朗行动”“草根宣讲团”等载体,推动全民参与意识形态阵地巩固。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郝雨做主题演讲
千龙网·中国首都网副总编辑、高级编辑、教授蒲红果以《关于认知和事实的提纲》为题,分析了错误认知可能导致新闻失实与舆论偏向的问题。

千龙网·中国首都网副总编辑、教授蒲红果做主题演讲
平顶山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华夏传播研究会常务理事常民强以《传播学视域下海南自贸港封关后的舆情评估及防控策略》为题,基于大数据分析指出封关后舆情总体积极,但存在“政策误读、经济波动担忧、文化冲突”等风险。他提出构建“监测—预警—响应—修复”全链条舆情体系,通过分众叙事、案例背书、线下路演提升政策沟通效果。

平顶山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华夏传播研究会常务理事常民强做主题演讲
下午,年会同步开展两大平行活动。
第二届海南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创新研讨会由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副院长、海南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秘书长胡凯教授主持,海南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单位理事代表参与圆桌会谈。与会代表围绕“”数智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创新”“高校与媒体协同育人机制”等议题展开讨论,达成“强化实践教学、整合红色资源”的共识。

第二届海南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创新研讨会现场
第八届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年会7个分会场覆盖“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政治传播”“区域(自贸港)与国际传播”“意识形态与教育”“意识形态与文化技术”“意识形态与主流融媒体”“意识形态与人工智能”七大议题,每个分会场由专家主持、与谈人点评,确保研讨深度。

7个分会场进行分组讨论
研讨会结束后,评奖委员会对50余篇参会论文进行评审,最终拟评选出20篇优秀论文。
闭幕式由唐远清教授主持,荆学民教授代表主办方作学术总结。荆学民教授以“高、深、远”三字高度凝练会议特质——“站位高”体现在会议始终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创新命题,将学术探讨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思考深”体现在专家学者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文明传播风险等议题展开的学理剖析,理论框架与方法论创新兼具深度与厚度;“意义远”则指向会议成果对海南自贸港风险防控实践、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等现实问题的长效指导价值,其学术辐射力将随时间推移持续显现。此三字总结既是对本次会议学术水准的精准概括,更昭示着未来意识形态研究需秉持的学术品格与使命担当。
本届年会的举办,不仅深化了意识形态与舆论领域的学术交流,更为海南自贸港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全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年会为起点,持续推进相关领域研究,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