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中央组织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支持和引导青年教师全面发展作出工作部署。
重点工作
1.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和加强党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全面领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青年教师成长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制度规范,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引导青年教师自律自强、爱岗敬业。
3.提升服务战略能力。聚焦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对准高校办学理念、职能定位、发展赛道,精准选才、精确引才、精心用才,引导青年教师更好体现自身价值和贡献。
4.促进专业能力发展。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提供更多培训学习、承担项目、实践锻炼、海外研修等机会,引导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书育人和科研能力。
5.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强化待遇保障,加强关心关爱,营造良好成长氛围,增强职业荣誉感、成就感,引导青年教师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主要任务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五史”)学习教育。定期开展党情国情社情考察,激励广大青年教师厚植爱国情怀,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
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注重从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加强对优秀海外留学归国青年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注重用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加大青年教师中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宣传,引导青年教师见贤思齐、崇德修身。
依规依纪依法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坚决将“害群之马”清除出教师队伍。对涉师不实举报及时澄清、依法惩处,维护教师良好形象。
引进具有行业企业丰富实践经验的特殊高技能青年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要求。
统筹教师研修、职业发展咨询、学习资源服务等职责,建实建强教师发展中心。支持高校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研修,开展行业企业实践,鼓励高校设立专项资金等,支持青年教师国际交流合作。
长周期稳定支持一批高校青年教师开展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引导青年教师将研究实践与创新创业孵化相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不同研究成果应用。
加强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完成质量和成果应用评价,改变简单以量化指标评价科研水平,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推进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合理设置高校评价标准,不把人才称号作为高校评价指标,淡化论文和奖项数量指标,避免层层分解为青年教师考核评价指标。
强化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注重教学业绩在聘期考核、职称评聘、绩效分配及评奖评优中的运用,加大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等成果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促进青年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
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扩大高校薪酬分配自主权,支持探索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分配方式,鼓励采取多种办法提高青年教师待遇。减轻非教学科研负担,减少安排青年教师从事一般行政事务性工作。
近日,教育部、中央组织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支持和引导青年教师全面发展作出工作部署。
重点工作
1.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和加强党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全面领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青年教师成长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制度规范,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引导青年教师自律自强、爱岗敬业。
3.提升服务战略能力。聚焦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对准高校办学理念、职能定位、发展赛道,精准选才、精确引才、精心用才,引导青年教师更好体现自身价值和贡献。
4.促进专业能力发展。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提供更多培训学习、承担项目、实践锻炼、海外研修等机会,引导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书育人和科研能力。
5.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强化待遇保障,加强关心关爱,营造良好成长氛围,增强职业荣誉感、成就感,引导青年教师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主要任务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五史”)学习教育。定期开展党情国情社情考察,激励广大青年教师厚植爱国情怀,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
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注重从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加强对优秀海外留学归国青年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注重用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加大青年教师中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宣传,引导青年教师见贤思齐、崇德修身。
依规依纪依法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坚决将“害群之马”清除出教师队伍。对涉师不实举报及时澄清、依法惩处,维护教师良好形象。
引进具有行业企业丰富实践经验的特殊高技能青年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要求。
统筹教师研修、职业发展咨询、学习资源服务等职责,建实建强教师发展中心。支持高校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研修,开展行业企业实践,鼓励高校设立专项资金等,支持青年教师国际交流合作。
长周期稳定支持一批高校青年教师开展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引导青年教师将研究实践与创新创业孵化相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不同研究成果应用。
加强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完成质量和成果应用评价,改变简单以量化指标评价科研水平,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推进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合理设置高校评价标准,不把人才称号作为高校评价指标,淡化论文和奖项数量指标,避免层层分解为青年教师考核评价指标。
强化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注重教学业绩在聘期考核、职称评聘、绩效分配及评奖评优中的运用,加大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等成果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促进青年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
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扩大高校薪酬分配自主权,支持探索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分配方式,鼓励采取多种办法提高青年教师待遇。减轻非教学科研负担,减少安排青年教师从事一般行政事务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