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孩子今年上3年级,每天回家写作业都拖拖拉拉。虽然学校留的作业比较少,但她总是边写边玩,完全不着急,磨蹭很久。作为家长,我每次盯她写作业都忍不住脾气指责她。而她也很委屈,总说:“原本自己想专心学习的,可是你一会儿催我一下,烦死了!根本学不进去。”我到底应不应该盯着她写作业?如何督促她高效完成作业?
专家观点
丰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二年级班主任聂鑫:中、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还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表现出自制力差。如果家长放任不管,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作业拖拉不能按时完成,在课堂上出现精神不集中等现象。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生的,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其中,家长选择什么样的陪伴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如果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随意指导,随意打断孩子连贯的学习过程,甚至不断地指责,会使其陷入消极情绪。这样孩子不但无法专注于学习,还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家长应该如何做?在开始学习前,家长应先给孩子5 分钟的准备时间,让孩子去上厕所、喝水、吃东西等,把学习过程中习惯做的事情集中解决。随后,家长可跟孩子约定规则,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再做其他事情。
同时,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比如今天一共有三项任务,家长让孩子自己进行安排学习内容,是先读英语呢,还是先练习生字?孩子在独自安排计划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己做主的感觉,便不会排斥父母的陪伴。长此以往,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对于没有良好学习习惯、自控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把计时器当作可靠“助手”。将所有的学习任务切割成一个个时间段,例如英语10 分钟、语文15 分钟等,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就可以逐步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如果孩子按时完成,家长还可以奖励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
家长在陪伴学习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对孩子进行过多干预。比如一直催促孩子快一点、孩子写错了一个字就立马指出来,或者家长跟孩子坐得距离太近。试想,如果被一个人牢牢盯着,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压力倍增。家长的陪伴不代表“监视”,孩子书写姿势不对时,家长可以轻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孩子坐不住要跑开时,家长可以适时提醒。其余时间,家长就可以坐在远处,不干涉孩子的学习。当一段学习时间结束后,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攻克难题或者帮孩子检查作业,但在此过程中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独立的思考和学习。等孩子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就可以慢慢退出。陪伴学习不是永久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形成自律。
我们家孩子今年上3年级,每天回家写作业都拖拖拉拉。虽然学校留的作业比较少,但她总是边写边玩,完全不着急,磨蹭很久。作为家长,我每次盯她写作业都忍不住脾气指责她。而她也很委屈,总说:“原本自己想专心学习的,可是你一会儿催我一下,烦死了!根本学不进去。”我到底应不应该盯着她写作业?如何督促她高效完成作业?
专家观点
丰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二年级班主任聂鑫:中、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还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表现出自制力差。如果家长放任不管,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作业拖拉不能按时完成,在课堂上出现精神不集中等现象。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生的,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其中,家长选择什么样的陪伴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如果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随意指导,随意打断孩子连贯的学习过程,甚至不断地指责,会使其陷入消极情绪。这样孩子不但无法专注于学习,还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家长应该如何做?在开始学习前,家长应先给孩子5 分钟的准备时间,让孩子去上厕所、喝水、吃东西等,把学习过程中习惯做的事情集中解决。随后,家长可跟孩子约定规则,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再做其他事情。
同时,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比如今天一共有三项任务,家长让孩子自己进行安排学习内容,是先读英语呢,还是先练习生字?孩子在独自安排计划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己做主的感觉,便不会排斥父母的陪伴。长此以往,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对于没有良好学习习惯、自控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把计时器当作可靠“助手”。将所有的学习任务切割成一个个时间段,例如英语10 分钟、语文15 分钟等,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就可以逐步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如果孩子按时完成,家长还可以奖励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
家长在陪伴学习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对孩子进行过多干预。比如一直催促孩子快一点、孩子写错了一个字就立马指出来,或者家长跟孩子坐得距离太近。试想,如果被一个人牢牢盯着,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压力倍增。家长的陪伴不代表“监视”,孩子书写姿势不对时,家长可以轻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孩子坐不住要跑开时,家长可以适时提醒。其余时间,家长就可以坐在远处,不干涉孩子的学习。当一段学习时间结束后,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攻克难题或者帮孩子检查作业,但在此过程中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独立的思考和学习。等孩子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就可以慢慢退出。陪伴学习不是永久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形成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