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班为何制止不住?仅仅是升学率在作祟吗?这些需要有关部门深入调研。
北京市张女士的儿子今年“小升初”,因数学成绩突出,进入一所市A级一类重点初中。开学后揭晓的分班考试结果,孩子进入数学实验班。这让邻居和同事们颇为羡慕。
每到开学季,学校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总是引起社会关注。9月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中小学开学头几天安排满了各种重点班的分班考试,记者就北京50所初中分班情况进行调查,其中仅有6所学校不分重点班非重点班,其余44所初中全部分班。各学校对重点班的叫法五花八门,“实验班”“竞赛班”“优培班”“火箭班”“宝塔班”等等。有的学校重点班序号也安排得特别“隐蔽”,和普通班穿插在一起,而且过一段时间还会调换。北京市某C级二类中学的老师表示,即使学校初一初二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初三也肯定会分。
本报记者对不同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老师和学生共18人进行了采访,他们都表示目前初中阶段,从县到省市,100%都分了重点校、重点班。另据了解,小学也有分班情况存在,但为数不多。
《北京青年报》报道的第二天,北京市教委通过媒体“重申不得设重点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应按照平行分班的要求做好入学组织工作,不得设立重点班以及以区分学生学业水平为目的的实验班,特别不得以所谓“因材施教”名义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式入学考查和分班教学。同时,市区教育督导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入学测试的监管指导,并建立相应的检查备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