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摔跤队的任天祺,以前也认为自己从事的运动项目太过冷门,这可能使自己很难成为体育教师。但在学校实习后发现,学校需要的可不是只会教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的退役运动员,而是需要能把专业运动素养转换成“养分”教给学生的教师。任天祺很快意识到,摔跤运动员了解很多提高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包括力量、敏捷等方面,这些都可以转换成体育教学的内容。
如果以运动员的运动专项作为能否成为体育教师的标准,那么,除了田径、体操、三大球、乒羽等几大热门项目之外,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可能都会失去成为体育教师的机会,但正如靳晓君、任天祺在学校实习之后所感受到的,运动员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专项、训练经验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
江苏曲棍球队的马威更进一步发现,运动员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刻,学校体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运动的技能,更是在以体育精神去培养学生的人格。在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上,运动员成为体育教师也是有优势的。
但正如任清波所说的,不是学校没有认识到运动员的专业优势,而是运动员缺少成为体育教师的岗位培训。
正在找工作的马威已经把体育教师作为自己的择业目标,但在向运动队表达退役意向之后,她一直没接受过体育教师的岗位培训,但马威很清楚,“运动员的生活环境是相对封闭的,运动员与社会的接触面比较窄,知识面也有限,一个运动员如果不经过专门的再就业培训,很难胜任新的工作。”
记者采访的几名来自北京、江苏、河南、湖北、陕西和八一队的队员,均没有接受过体育教师培训,这也是国内绝大部分省市运动队没有对退役运动员进行再就业培训的普遍状况。
记者了解到,国内有部分省市对退役运动员选择当体育教师,在考取教师资格证时予以降分的优惠政策,这对同时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和国内中小学体育教师严重缺编两大难题都有帮助,但退役运动员转型体育教师的另一个关键症结,是岗位培训的缺失。正如任清波所说,“一个连口令都不会喊,不懂教学方法,只擅长自己专项的退役运动员,哪怕他的运动技能再强,对学校来说,他都不是理想的体育教师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