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备战攻略(2)

2015-10-09 10:10 千龙教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如何合理的规划时间安排复习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个选拨性的考试,主要考查考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考查考生的基本素养;二是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两方面能力的考查,考生在漫漫的考研路上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就目前离考试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建议考生分为三个阶段来备考。即10月、11-12月中旬、考前2周。

10

十月是考研备考的关键节点,有两件大事,一是九月考研大纲出炉,大纲变化解析已经清晰透彻;二是考研预报名开始启动。对于报考的学校大部分人基本确定,考生接下来就会踏下心来复习。十月这一阶段复习对于考研成败至关重要,这是承前启后的阶段,上承基础复习阶段,下起冲刺备考阶段。如何高效利用好这一阶段的时间,带动整个考研复习过程。

就公共课以政治为例:

第一,密切关注考研大纲的变化,新增考点是命题重点。及时精准梳理考研大纲变化点。

第二,着手 “形势与政策”的复习,从宏观的层面,我们一定对于三个关键点清晰把握:一是“形势与政策”考什么;二是“形势与政策”怎么考;三是“形势与政策”怎么备考。具体而言:(1)“形势与政策”主要从两个方面测评。一是政策的考查,考查近三年即现阶段大政方针的考查;二是时事的考查,整年度的考查(2015.1--------2015.12)。(2)“形势与政策”的命题特点,有四个。一是作到两大兼顾即兼顾国内与国际、形势与政策;二是把握两大重点即习近平讲话、中央全会内容;三是坚持两个原则,国际部分关乎全局、关乎中国、国内部分关乎积极、正面;四是一个难点,基础上侧重能力的考查,倾向出开放型试题。

第三,历年真题,重看选择题。分析题可简单浏览。分析题延后到11月开始集中复习。

11-12月中旬

距离考试不到两个月,去除考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估计有效时间屈指可数,越到这个时候,同学们考前暴露出的问题越多。比如有的同学问:我之前买的训练题集没做完怎么办?已经做过的题目还用看吗?市面上各种模拟题怎么选择?

公共课试题

一是基础、强化阶段的试题是否进行到底。

前期,同学们都买了训练题全集,着手比较晚,到目前还没有做完。马上就考试了,大家很急,做还是不做呢?做,时间来不及;不做,心里不舒服。同学,老师给你的建议是没有必要纠结。看自己的情况即可,如果手头题比较少,那就每天可以抽一点时间做几道题;如果手头有成套试题,就暂时把自己试题集放一放。

二是做完的题目如何对待。

比较勤奋的同学,在十月之前基本就把自己试题集做完了。这一阶段我们除了做几套模拟试题和近几年的真题外,如何对待前期做过的试题呢?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有的同学喜欢以题带动复习冲刺讲义,那你就把前期自己做过的试题找出来,一些重点题目还有自己存在疑问的题目,拿来重新过一遍,同时把相关知识点都过一遍,对于可能出客观试题的考点加深理解,对于有可能出分析题的考点加强精准记忆。再如,不喜欢看曾经做过题目的同学,不妨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展复习,可以选择模拟题、近三年真题,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来强化训练一下。其他的时间就按照冲刺班老师点睛的重点知识开展学习即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不管做题还是看书,只要是有效高效的复习均可。

考前两周

总体而言,考前两周,“勿忘本”即务必回归基础考点知识的梳理上。

对于公共课科和专业课需要做以下工作:

(1)微观层面:带着疑问回归基础。比如政治学科一些关键术语区分不清,根本、基础、主要等,要回归基础,进行相似知识点归纳总结;英语这一阶段回归真题,通过阅读理解带动高频词汇的回顾,及其前期自己形成的作文模板优化记忆和对热点话题作文的准备,概况归纳进行强化记忆。

(2)宏观层面:梳理知识框架结构体系回归基础。比如矛盾原理的梳理,矛盾的对立性和同一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突然忘记矛盾主次方面的原理或者忘记相对应的方法论,这时就要回归基础知识,以便完善知识框架体系。当然也可以用逻辑图的方式回归基础。

(3)依据2016政治大纲变化回归基础。每年大纲新增考点都是命题的重点,所以建议冲刺最后阶段对于大纲的变化要了熟于心。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