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亲子游,如何带娃看世界(2)

2015-10-10 15:02

打印 放大 缩小

触动心灵的快乐出游才可取

节假日,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带孩子出去旅游。怎样让旅游更有教育价值?要把旅游变成游学,重在触动孩子的心灵。

晒出孩子真正的快乐假期

某公办幼儿园从事多年幼教工作的徐老师告诉记者,每次假期,她为孩子留的作业都是把愉快的假期与小朋友们分享。但初衷是希望孩子们晒出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可以是一家人吃顿团圆饭,也可以是同爸妈一起去公园放风筝。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十一期间秋高气爽,确是出游好时机,但攀比旅行究竟花了多少钱,住多高档酒店,去多远的地方并不重要。让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才是旅行真正的意义。

把旅游变成游学

孩子的成长,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外出旅游,处处新奇,即使随便走走,不知不觉中都会有收获。有条件的家长,带孩子旅游,这是极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但是,世界那么大,而人力、财力毕竟有限。旅游,在考虑“有意思”的同时,还要考虑教育的“有意义”。家长应该在旅游前查找资料,事先准备些素材,把旅游变成游学。

游学,到底学什么?起码有:一是学知识。旅途中到底都是新奇的东西。二是学体验。没出过门的孩子可能看到窗外草地就叫“草原”;看到几片树林,就称之“森林”。只有真正体验过了,才会更清楚“草原”和“森林”的含义。三是学习与人交往。旅途中,碰到陌生人,如何处理?父母怎么做,其他人怎么做,孩子不经意间都在观察。四是学习最有价值的人文精神。

感受人文精神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或历史古迹,或名人轶闻。许多景观,甚至一些食品,都充满着人文精神。带孩子旅游,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感受更多的人文精神。

比如到杭州玩,西湖走一圈,也是个选择,但孩子可能仅仅看到自然风光。如果到岳王庙看看,就多了些人文精神的元素。而如果事先引导孩子了解岳飞的故事,看岳王庙后再探访张宪墓、牛皋墓,听孩子讲讲岳飞的故事,如此等等,孩子就可能有不一样的人文精神的体验。外出旅游,注重挖掘一些人文资源。谈得多了,孩子很自然对名人充满敬意。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