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达:为恐龙梦而战

2015-11-03 08:42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邢立达:为恐龙梦而战

“古生物学,听着很浪漫,就像电影《侏罗纪世界》里星爵骑着摩托牧龙狩猎。但其实我们总是在泥浆和大雨中敲击着岩层,在铁板烧一样的岩壁上临摹标本,或在摇晃的皮卡上作为人肉垫子保护着化石。”邢立达说。

10月25日第六届李四光优秀学生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这几乎是我国地学界学子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层古生物专业2013级博士研究生邢立达在获得该奖项的4名博士生之中排名第一。

这位年轻的古生物学者当天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下“战斗的十年、里程碑一日”这句话。确实,对于这位大学本科学金融,毕业后曾在南方报业集团做过记者,至今已出版了几十本古生物科普书籍,多次在CCTV各频道为公众介绍古生物知识的恐龙“爱好者”来说,过去的十年充满了探索、意外、艰辛。如果只用一个词,那就是战斗!

十年前,他只是恐龙爱好者。跟多数人一样,小时候他喜欢看《恐龙特急克塞号》《恐龙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这类书籍。这个兴趣一直跟随着他。上高中时,他自学计算机,创建“恐龙网”,这是中国第一个恐龙网站。

“那时候我把市面上所有能买到的,跟恐龙、跟古生物有关的书都买了。实际上就几本。”邢立达把这些书的内容录入电脑,放到网站上作为资料。他又写信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老师,希望老师能解答网友的提问,支持这个科普网站的发展。

彼时的中国互联网刚起步,与现在群雄并立不同。科学院的老师觉得他很热心,就答应帮忙,见到邢立达的时候有老师惊叹:“咦!你怎么是个十几岁的高中生!”他们一直以为他是40多岁的人。

老师们很喜欢邢立达,所以他在上大学期间有机会跟科学院的人考察普通人很难到达的地方,比如甘肃省最北部、跟外蒙接壤的无人区。艰苦的野外考察不仅没有打消他对恐龙的热爱,反而更激起了他的兴致。

尽管如此,邢立达还是遵从了家里人的意见,大学毕业时选择了一份跟恐龙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当了一本杂志的记者。“当时自己也认为这些浪漫的想法需要经济基础,很难通过爱好赚钱生活。我应该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比如公务员、记者、老师等等,业余时间再发展爱好。”邢立达说。

但邢立达发现,一心两用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边都做不好。工作半年后,他放弃了。

从此邢立达全身心扎进了恐龙的世界。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