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达:为恐龙梦而战(2)

2015-11-03 08:42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邢立达:为恐龙梦而战

他跑到了常州中华恐龙园研究恐龙,随后到成都理工大学进修,之后远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深造,现在回到国内读博。

小时候的恐龙梦,成为如今奋斗的事业,这对很多人来说,机会不到万分之一。而邢立达却坚持下来了。

这一路,邢立达走得艰辛而笃定。

谈及自己从恐龙爱好者到专业科研工作者的转变,邢立达说最大的转折点就是赴加拿大留学。他一直喜欢电影《侏罗纪公园》。电影片头,主角说,我不想上直升飞机,我这一辈子只想把蒙大拿州所有的恐龙都挖出来。实际上,这位古生物学家的原型在现实世界叫菲利普·柯里,他说——他的毕生梦想,就是挖出阿尔伯塔省所有的恐龙。他现在是皇家院士,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的前任会长,德高望重。“我知道后,做了各种努力,终于成为了他的学生。”截至目前,邢立达是菲利普唯一的中国籍学生。

从加拿大学成归国之后,邢立达来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始了对全国乃至亚洲地区各大恐龙化石点的“探险”。他说自己家里放着几个总是收拾好的包,分为华南、西藏、新疆,里面什么都有,通常是背上包就能来一段“说走就走的考察”。

“我几乎踏遍了类似藏东南、南疆腹地的无人区,甚至包括伊朗-伊拉克交界的虎狼之地。”邢立达说。

科研工作对一般人来说是非常枯燥的,“虽然我们看到某一项研究的结果是非常有趣,但是有趣的也只是一句话而已。你觉得很有趣,但是在说这句话之前,很可能意味着无数次的失败和无数次的嘲笑。”

2014年,邢立达在野外度过了超过200天,风餐露宿,饱受蚊虫病痛折磨,却坚持住了。在对昭觉地区的考察中,在中国登山队的帮助下,邢立达与同行冒雨攀岩,与潜在的地质灾害抢时间,在短短的一周内,完成了数百个足迹的测量工作。这些工作一部分被中央电视台记录了下来,并在10套《走近科学》播出。汗水换来的是累累硕果,2014年至2015年,邢立达主导的科研团队发表了科研论文约40篇,其中三分之二被SCI收录。

谈及野外考察的辛苦,邢立达坦言环境确实苦,绝大部分时间也很无聊,“但,当你推后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后再来回想,这些经历就变得非常美好。”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