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休学治病保留学籍
10月5日下午,武汉市积玉桥学校刚上任不久的涂校长,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单人教室确实是在自己接任校长之前设立的,也是当时为了平衡各方诉求而采取的无奈之举,“在积玉桥学校,并没有‘一个人的班级’这个编制,浩浩仍然是小学部三年级(3)班的学生”。
涂校长称,通过与浩浩及其家长的接触,并综合任课老师、同班学生家长等多方的情况反馈,校方认为,浩浩目前最急需的是接受专业、系统的治疗,“而这些是普通学校无力承担的。”
涂校长反复强调,在下学期暂停单人教室的教学,绝不是将浩浩赶出校园,“我们只是希望浩浩的家长能够正视孩子目前的状况,尽快带孩子治病”,将来如果孩子的病情好转到一定程度,仍然欢迎浩浩重新回到学校,同时,他们也会为浩浩保留学籍。
作为该校小学部工作的负责人,副校长李海强见证了父子俩在校两年来的种种经历。他坦承,学校在浩浩身上的投入,要远远超过其他学生。而随着浩浩一天天长大,父亲也越来越难以控制住他,“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生严重的问题,但我们必须对其他学生的安全负责。”单人课堂开课之后,学校老师花费了不少心血,甚至已经感觉到力不从心。
此外,在李海强看来,由于家长在与学校沟通孩子病情方面缺乏积极的态度,以至于自己对浩浩的病情仍然存疑。
尽管在不同医院出具的病历上,医生已作出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多动症)伴行为问题”等诊断或印象描述,但李海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判断,浩浩更像是一名抑郁症儿童,因为“多动症儿童往往智力低下,而浩浩在智力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甚至某些方面超越常人,这比较符合抑郁症的特征”。而对于抑郁症儿童的治疗,社会上有专门的机构,普通学校显然无法提供。
李副校长同时表示,事实上,由于浩浩与老师无法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学校教育在浩浩身上几乎起不到任何效果。而对于浩浩所取得的成绩,他认为,这是浩浩自身的天分和潜力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几乎和教学没有关系,他有他自己获取知识的方式。”
老校长的遗憾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积玉桥学校前校长祝正洲感到遗憾和震惊。
他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浩浩的多动症病情可能比较严重一些,但他始终坚信一定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得以矫正,“这需要老师、家长的配合,要多用一点心。”
祝正洲认为,多动症儿童本身就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于这类特殊儿童,应该采用特殊的方法。而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特殊教室,“就是针对个别学科,把孩子带进特殊教室进行辅导,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一种比较先进的做法。”
建立特殊教室的目的,是要让多动症儿童最终回到同学中间,而不是将他们隔离起来,更不是将他们排除在学校之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两个前提,一是参与教学的老师要了解多动症儿童的教学特点,二是老师、同学要有大爱,懂得包容。在积玉桥学校开设单人课堂之前,学校曾经邀请相关专家对老师进行过培训,同时也在全校范围内召开主题班会,试图唤起其他学生的同情心、宽容心和爱心。
他坦承,让浩浩这样的儿童在普通班级上课,肯定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且困难重重,因此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许暂时会受到浩浩的影响,但家长应该从正面引导孩子,把这件事作为培养孩子意志力、克制力的契机,“有过这种经历的孩子,在情商方面应该比其他孩子更高才对。”
然而,让老校长感到无比遗憾的是,他没能亲手把浩浩重新送回到正常孩子中间,“这个工作只开了个头,我就轮换调到了其他学校”。临行前,他曾嘱咐学校的老师一定要把这个课堂坚持下去,“我也担心他们会因为各方面的压力而坚持不下去,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