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会议公报中提出全面开放二孩政策,施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面临调整。实际上,中国并不是世界上唯一有人口控制政策的国家,地处东南亚的新加坡,也曾施行过人口控制政策,鼓励少生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随着出生率下降过快,新加坡又将人口控制政策调整为鼓励多生。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崔晶,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并取得博士学位。她告诉记者,新加坡的人口控制政策不是强制性,而是鼓励性的,但会配合一系列住房、教育措施,“鼓励少生很见效果,但鼓励多生后,见效却很慢。时至今日,新加坡已经成为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少生时期“两个就够了”
新加坡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大致为朝阳区1.5倍的小国,独立初期的新加坡面临土地、资源短缺,失业率却居高不下的窘境。于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新加坡政府也开始施行人口控制政策。
崔晶介绍说,1965年新加坡政府颁布了《家庭计划法》,1966年,新加坡家庭计划与人口局成立。该局明确提出了“两个就够了”的口号。当时的一些海报用简单的英文写着:“两个就够了”、“小家庭,大未来”等宣传口号。
“新加坡并没有强制的人口措施,而是在卫生、教育、住房、税收等领域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让多生孩子变得更加昂贵。”比如分娩费随着子女数量增加而增涨幅;第三个孩子以上的产妇无法获得有薪产假,但产后自愿接受绝育手术则可以得到有薪产假;学校优先接收一个或两个孩子家庭的子女入学;政府优先提供公共住房给孩子少的家庭,而且只有不超过3个孩子的家庭才能申请公共住房;对多子女家庭征收高额所得税,少子女家庭则可以获得减免所得税的优待。
“这一系列政策的推行,效果显著。” 崔晶说,只用了9年,新加坡的出生率急剧下降,从上世纪60年代最高时的5.45,急降到1975年的2.1以下,到了1984年,出生率只有1.62,这意味着人口出现负增长。
鼓励多生“三个或者更多”
“新加坡人口出现负增长,基本与它开始高速发展的时间吻合。新加坡从各个方面越来越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受教育程度高,人们的生育意愿下降。”
于是,在1987年,和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新加坡也开始鼓励生育,人口政策从鼓励少生变成鼓励多生,口号也改了——“如果你有经济能力的话,要三个或者更多的孩子怎么样?”相应的,教育、税收等一系列领域的措施,也朝多生孩子的家庭倾斜。比如:对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夫妇鼓励生育3个或者更多的孩子,并规定这些子女在一年级新生报名中享受优先权利。
为了进一步刺激生育,新加坡还在2000年开始施行“婴儿花红计划”,政府直接对多生育的家庭给予津贴支持。
新加坡妈妈林怀宝有一对可爱乖巧的宝宝,儿子10岁,女儿7岁。她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在2005年出生时,政府奖励了3000新币(1新加坡元约等于4.5元人民币),“虽然钱不算多,但可以支付半年的女佣费了”。到了2008年,当第二胎诞下宝贝女儿时,政府除了给3000新币,还在林怀宝的儿童培育户头存入6000新币。同时,新加坡还鼓励妈妈继续工作,并减免在职妈妈的税收压力。